学习习近平海洋战略思想的几点认识

期次:第1961期    作者:季岸先   查看:5

  201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的伟大号召,特别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工作在中国海洋大学这样一所国内海洋科教旗舰里的一份子,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笔者虚心学习了习近平海洋战略思想,本文谈谈个人心得体会。一习近平总书记以 “人民幸福安康”和“安邦定国”为根本着眼点来看待国家安全问题,认为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头等大事”。当前,国家面临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复杂多变,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候。从国家安全的“时空领域”来看,“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时代问题,提出了创新国家安全思想与理论的时代课题。正是基于对国家安全面临的形势与问题的科学研判,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同志,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统揽国家安全全局,坚持不断创新国家安全理念,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科学论断,提出了“构建国家安全体系”的宏伟战略,指出了“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发展方向,是“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的辩证统一,是“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的辩证统一,是“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辩证统一。
  21世纪以来,人类进入到一个大规模开发与利用海洋的新的历史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海洋“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如此,海洋权益安全观,理应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此,我的认识是:
  一是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 “战略抉择”,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与“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现实的理论基础和客观的形势要求。这种自信和自觉 “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源于 “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华文明;“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这是因为,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未来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重要任务始终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以此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这离不开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由此,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伟大实践中,同样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争端,努力维护和平稳定。”
  二是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说到海洋领域,同样如此,“决不能放弃正当权益,更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不断提高海洋维权能力。事实上,必须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视野之下理解海洋维权能力的发展与建设。确实,“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国家海洋维权能力的建设,始终离不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所谓:“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卫国”。提高海洋维权能力始终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根本保障,对此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正是由于腐朽的清朝统治者长期有海无防,从海上驶来的坚船利炮,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应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做到“警钟长鸣,勿忘国耻”,切实发展和壮大国家海洋维权能力。
  三是坚持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要求我们不断去“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一种富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针对我国海洋权益面临的复杂形势,必须放弃那种已经过时的“零和思维”,走出一条“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的道路。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就是这样一种富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推进互利友好合作,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这就启发我们,通过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以共同的利益,推动彼此的合作共赢。二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这向全社会提出了增强生态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的总体要求。确实,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这就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永续发展道路。面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深刻认识到,海洋“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这就提出了一个从“国家生态文明”到“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命题。“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是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文明是社会高度发达的标志,生态是自然状态美好的标志,生态文明则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人与自然的和谐。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其中的牛鼻子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习近平指出:“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下决心采取措施,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到碧海蓝天、洁净沙滩。”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战略思想,要求我们从“尊重自然”走向“尊重海洋”;从“顺应自然”走向“顺应海洋”;从“保护自然”走向“保护海洋”,把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国家海洋事业的每一个细胞,融入每一个海洋人的血液,切实提高全体海洋人的海洋生态文明意识与自觉,让“人海和谐”的观念成为广大海洋工作者的主流价值观,营造有利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氛围。
  二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此,其根本之策在节约资源,在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从根本上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为此,在海洋领域同样要坚持海洋开发与海洋保护并重,要坚持海洋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修复并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为此,必须从源头上控制陆源污染物向大海的排放,做好海洋修复工程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
  面对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命题,在逻辑上顺延性地提出了一个建设“美丽海洋”的时代课题。贯彻落实习近平海洋战略思想,就必须坚持“尊重海洋、顺应海洋、保护海洋”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在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将节约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恢复海洋生态放在首要位置,逐步建设一个“海清、岸绿、滩净、湾洁”的美丽海洋。三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明显上升。”如何在国家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推动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也是习近平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国家发展理论、国家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施,同样必须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正是因为,“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由此,我们的发展思想、发展理论、发展理念,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恰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生动写照。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同样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是准确把握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新发展理念的核心思想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是“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同样为我们指明了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此,在海洋科技事业中表现尤其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海洋科技创新是转变海洋资源开发方式,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和重要支撑力量。只有不断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进步,才能逐步破解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逐步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如此等等。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积极推进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这正是“协调”这一发展理念在海洋发展战略中的深刻体现。而且,“陆海统筹”的发展思路,也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强调的也是发展的协调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对此,探讨海洋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已经多有论及,在此不再赘述。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确实,必须坚持“开放”这一发展理念,充分运用世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积极推动国家海洋科教事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紧跟世界海洋科技发展潮流与前沿。而且,“开放”这一发展理念,同时也提出了中国海洋科技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要求。
  坚持“开放”这一发展理念,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而非单向的“引进来”。而且,越是开放,越是需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尤其要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如此看来,对于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同样存在有一个“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建设问题。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以一种“道”的眼光来看待自然江海,把江海当作有灵性的、可与其心相通的对象。《老子》记载:“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所谓“水止于江海则不溢,人止于道则不殆。”《文子》也有:“故道之在于天下也,譬犹江海也。”如何在 “开放”这一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尤其是融通中国传统海洋人文资源,不断推进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体系,这是当今时代留给海洋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又一时代课题。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树立“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指出:“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这集中体现了“依海富国”与“依海富民”、“以海强国”与“以海裕民”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