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今年出俩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华军教授:专注创新海洋工程 包振民教授:潜心探究扇贝育种

期次:第1998期    作者:孙丽君   查看:159


吴涛 摄


  本报讯(记者孙丽君) 备受关注的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11月27日揭晓,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教授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包振民教授当选农业学部院士。喜讯传遍海大园,师生们纷纷赞叹:一个专注创新海洋工程,一个潜心扇贝遗传育种,两教授在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的各自战线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结下硕果。
  李华军教授是我国著名海洋工程专家,长期致力于波浪与结构耦合作用、海岸与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研究。3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发展了透空海岸结构的分析设计理论与技术,推动近浅海资源开发实现了安全、环保、经济新模式,引领了海岸结构的发展;攻克了海洋平台设计与安装关键技术,为深海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创新了海洋平台检测与减振及修复加固技术,保障了海洋平台安全经济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年来,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他十分重视后备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共培养了近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大多成长为海洋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技术骨干,其中不乏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山东省泰山学者等。他领衔创建的海岸与海洋工程研究所,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海洋工程研究领域一支业务素质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化团队。
  包振民教授是我国著名贝类遗传学和育种学家,潜心扇贝遗传育种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近30年来,他与团队成员一起,系统评价了我国主要养殖扇贝种质资源,阐明其遗传格局演化机理与进化适应机制,完成多种扇贝的基因组图谱绘制,使我国成为国际扇贝基因组资源中心,为扇贝种质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解析了扇贝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基础与调控机理,为探讨海洋无脊椎动物复杂生命现象和过程提供了新思路。创建了国际上首个基于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BLUP)的贝类遗传评估系统,成为支撑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发明了成套低成本全基因组基因分型新技术,突破水产生物高通量基因组分析的技术瓶颈,建立了扇贝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引领了水产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构建了扇贝育种网络平台,育成“蓬莱红”栉孔扇贝、“海大金贝”虾夷扇贝等5个国家审定扇贝新品种,产业推广效益显著,改变了扇贝养殖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推动了我国海水养殖良种化进程。
  得知学校一下子出了两名院士,师生们欢欣鼓舞,纷纷在学校微博、微信留言点赞。 “张效治”赞道:百年传承,能人辈出,李包同俦 ,鳌头双娇,壮哉,海大,永骞长缨!“涛哥sunshine”说:爱如海大!这是海大的荣誉,我们的自豪。“老牛”说,一所大学,两名院士。厉害了,我的海大!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兼收并蓄,以海报国。时代召唤,圆梦海大。
  新的荣誉意味着新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新的动力。李华军、包振民教授表示,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不是创新的终点,而是创新的起点。他们把目光盯住“双一流”建设和国家需要上,决心以当选院士为起点,踏上新的创新征程。
  另悉,中国海洋大学校友、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主任蒋兴伟当选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蒋兴伟1978年-1982年就读于山东海洋学院海洋水文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在青岛海洋大学获物理海洋硕士学位,2008年在中国海洋大学获物理海洋博士学位。校党委书记鞠传进、校长于志刚在第一时间代表学校向其发去贺信,对他长期致力于我国海洋卫星事业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为推动我国海洋系列卫星发展进程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祝贺,对他心系母校发展,积极推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深入合作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