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中文简称为“慕课”)的兴起,不仅打开了学校的围墙,冲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也让传统大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国高校的应用、建设方面“起步早、定位高、力度大、速度快”,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有力地推进和领跑着世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轨超车。截至2017年底,全国所有的“985”高校都参与建设了在线开放课程。2017年12月,教育部在全国申报的3200多门课程中认定490门课程为2017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选出的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包括468门本科教育课程和22门专科高职教育课程,涵盖哲学、艺术、历史、医学、计算机、量子力学等多领域,并被认为“高、广、好、强”,即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作用强。我校有《道德经》的智慧启示、世界优秀影片赏析、创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实务三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慕课更应合开放和共享的终身学习、平等学习等教育理念的发展需要。慕课究竟是怎样的课堂?我校慕课建设以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本版特刊两篇经验谈文章,与读者一起走近慕课的开放课堂。

《世说新语》和《道德经》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的体会

期次:第2011期    作者:丁玉柱   查看:22




图为学习者对两门在线课程的感受和评价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广泛应用与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慕课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开始在中国高校应运而生,2013年成为中国的“慕课元年”。一时间,慕课风乍起,陡然吹皱了象牙塔里大学教师的传统高等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之水,踊跃投身者有之,徘徊观望者有之,嗤之以鼻者亦有之,褒贬霄壤,莫衷一是,直至2017年12月26日,随着教育部发布对490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特别是到2020年教育部将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目标确定,四面八方对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质疑、观望、争议等,方尘埃落定。作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道德经》的智慧启示的主讲者和在线开放课程《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的主讲者,拙文仅就自身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略谈几点浅薄体会,抛砖引玉,祈请方家教正。
  问题意识:为什么要做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这里所说的“问题意识”,主要包括“超前的问题意识”和“现实的问题意识”两个方面。
  所谓“超前的问题意识”,是指大学教师应对自己所要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应用前景有科学的、理性的、超前的问题意识,而不是急功近利,盲目随从,想当然地满足“你有他有我也要(该)有”的虚荣心理,而应做到立足现实,因地制宜。笔者早在2002年即开始朦胧地感觉到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直至改革开放乃至上世纪末,由于人所共知的各种政治、文化、教育的原因,造成了社会和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严重断层与内涵缺失,开始意识到高校人文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提高的责任与高校以知识服务社会的教育担当。但是,朦胧的自我意识并不等于清晰的理性判断,盲目的主观行动并不意味着探索的真正价值。于是,在当时既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类在线开放课程标准可资借鉴,也没有今日人们对学习、继承、推广、应用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广泛共识的环境条件下,笔者努力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改实践的超前性开始了《世说新语》在线课程的初步建设。
  所谓“现实的问题意识”,是指大学教师所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应该既可弥补学校本身教学资源与教育内容的不足,同时也应在高校同一教育教学领域具有广泛的教育市场应用空间,更应为广大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收到校内教学、高校应用、社会推广的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增值效益,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育示范和引领作用。具体就以理工科学生为主的海大而言,在2010年之前,笔者发现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不仅开课少,而且无教材,更缺乏可持续性与可推广性,针对这些现实教学问题,本着积极开发自身潜在教育资源的勇气和信心,笔者开设全校通识课《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其次,争取通识课程立项、教材立项以及校级教改项目立项等。2011年自行设计完成《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课程教学视频并投入校内应用,2015年起分别在“智慧树”网和“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开课至今,突破了传统文化通识课在师资、教材、空间等教学资源方面的客观限制和传统课堂教学单一化、一次性、难复制、受众少的主观教学局限。
  教改意识:怎样才能讲好在线开放课程?
  毋庸讳言,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普遍存在 “泛而不精”“浅而难深”“教而无材”“难以持续”的教学难题,许多教学大多拘于“训诂”“考据”“辞章”等“古墓派”的教育理念,致使富有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与朝气蓬勃的现实生活脱节,屠龙之术的华而不当失去了“学以致用”的终极目的。对此,大学教师应勇于教改,大胆创新与探索,在教师自身“教什么”和“怎么教”上精益求精,力求在课程讲授内容的形象生动性、案例的通俗易懂性、义理的实践应用性上下功夫,吸引学生学,引导学生解,指导学生用,遵循“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法则,深入浅出地把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之“文以载道”的“道”之所在与“道”之价值、“道”之运用呈现给学生,令其学有所得,学以致用。《道德经》的智慧启示课通过微观地对《道德经》逐章讲授和经典案例分析来揭示其所蕴含的101种智慧启示,以“柔道、泰道、否道、兵道”宏观地对《道德经》内涵进行高度概括,既采用“以经解经”即用《易经》原理阐释《道德经》的义理之源,又用“依经解经”的文本阐释方法即用《道德经》内在理念与逻辑来阐释《道德经》之“义理”与应用,如以《易经》“坎卦”解析《道德经》以水喻道的“义理”本源,用《大戴礼记》之“山水比德”理念阐释《道德经》“水道七善”的内涵与智慧启示,.引导学生对历史案例与现实现象有意识地运用 《道德经》的思想、方法、理念去品鉴过去、当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建设意识:怎样做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并非简单的课堂教学录制与发布,既要体现内在的知识逻辑体系,也要有外在的教学基本内功;既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信口开河,而是要时刻体现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精品意识、建设意识、语言表达与画面结合的完美意识。如《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课不仅从《世说新语》1400余则短篇中精选36个故事来作为案例阐释《世说新语》的24个处世之道,更从经、史、子、集中萃取富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文句,加以画龙点睛,使学生学会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方法,而《道德经》的智慧启示课则以对《道德经》八十章的逐章讲解、101条智慧启示的生动阐释和400幅精心制作的PPT展示,启发学生从抽象到形象的哲学体悟和实践应用,在单元测试与期中期末考试结合、客观试题与主观论文交融、在线学习与线下自学互补、课堂讨论与线上互动综核、他者评论与自我体悟修养、视频收看与作品原著阅读统一等环节,预设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种种可能与对策,这样才能建好具有精品质量的在线开放课程。
  总之,对今日高等教育而言,慕课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慕课是万万不能的。幸运的是,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鼓励、帮助下,经过八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及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初步形成了课程教学校内与校外资源共享、课下与线上混合教学、在校生与社会学习者并用、教材与在线课程建设配套的完整的高校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模式,迄今为止,《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和《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课在“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平台开课至今,累计有课程应用高校248校次、在校本科生30919人,社会学习者205414人,学习者共计236333人。笔者主讲的《道德经》的智慧启示和《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课程于2017年获得由“爱课程”(iCourse)颁发的“中国大学MOOC2016年度新锐奖”。2018年1月,笔者主持完成的“高校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道德经》和《世说新语》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获得第八届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道德经》的智慧启示课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