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翔:一缕书香伴我行

期次:第2015期    作者:学生记者 赵冰   查看:259





  一个人无论他以何谋生,生活从未剥夺他感受文字愉悦与力量的权利,在书的面前,他是它们的君王。这便也是黄翔老师生活的写照。黄翔老师,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一位埋头于实验室搞科研的老师,亦是一位博览群书、穿越时空去探索人性的老师。
  与黄翔老师的采访约定在图书馆大厅,人间三月的晨光微暖,若海底的星河般灿烂美好,那一束暖意薄薄地洒在老师的面庞上。走过去打招呼,只见老师手拿着《菜根谭》正看得入迷。这本揉和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经典倒也是应景,应了这般静好岁月的光景。年少时,因着出身寒门和自我的否定,心脏变得敏感而纤细,单薄的骄傲躲藏在身后的阴影中,他只得从书中苦苦寻找答案。《人性的弱点》是黄翔老师的推荐,他得以从中收获到与人交往沟通的方法,得以总结出“真诚待人”的不二法门。记得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曾寄语:如果你想从本书中获益就必须具备一项不可或缺的条件,否则再多的方法也帮不了你的忙,这个神奇的条件就是,迫切改变自己和学习的意愿,一旦你具备此条件,不需要其他建议,就能从本书中获最大利益,并享受快乐的人生。那份对于寻求答案的迫切与急欲有所改变的渴切使得黄翔老师将这份“秘籍”的价值最大化,就像在山洞寻得武功秘籍的金庸男主,经过潜心修炼不断比试升级最终成为天下第一的存在,于那时的他而言,亦是如此。我想,这是否能给你我一点启迪呢,在人生迷茫、彷徨甚至是抑郁的日子里,逃避或是放纵并不是治愈的良药,那只会让你我暂时沉溺在镜花水月里,但我们终究还是属于现实世界。或许,静坐读书,从书中去寻得解救自我的答案,我们将会重整旗鼓,生活也换成了曾经梦寐的模样。行于红尘,他一路弃掷拾捡,而那始终安放于行囊中的,便是书籍。若是打开翻看,《穆斯林的葬礼》以其伟大的悲剧性在少年的心里从此扎根,浓烈的钝疼至今鲜活而生动,人到中年仍旧记忆颇深;李子勋的作品给予人心理学方面的指导,端木次香客观而独立的思考行于字里行间,令人拍案叫绝,朱自清干净的文字与梁实秋关于世俗生活的可爱的文字,都是让他魂牵梦绕的存在。
  植根于骨骼血液中的浪漫情结,促使他选择地质学专业,心中充溢着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热切,连生活也变得轻盈而温柔。本科期间,他有幸探访了浙江江山、南京的明代化石,更曾到新疆野外初淘矿石。生活远不只最初的画意诗情,当我们拨开生活的层层伪装,剩下的是一种琐碎与平庸,甚至是一种切肤之痛。地质学亦是如此。他还记得在野外爬越群山的艰辛,记得风餐露宿的艰苦,记得那年的新年,万家灯火之时,他身在千里之外的异乡。那时,他将初淘的沙石带回实验室,伏案钻研,一行行沙粒于他而言,借用老师的原话:那么大的工作量,我都快要看哭了。沉默中,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那天上虹被揉碎,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而他,耐心与毅力在静默中滋生,埋头于科研事业的学者的模样已经初具。后来考博士时,他作出决定,淡出地质宝石行业,将之前积累的学科优势弃掷转而跨考上海硅酸盐所的材料专业。黄翔老师从来都是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亦有超强的执行力。考博复习期间恰逢世界杯,同实验室的人聚在一起加油呐喊,而他在一边满心焦灼地复习,那时所有的声色光影都不容分说地镌刻进入他的生命里,与那之后考博成功的回忆在他的人生中交相辉映,永不褪色。其中,老师提及,考博结束回北京的火车上,车窗外的油菜花正开得热烈,明黄色格外扎眼,而那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便带着诗人孟郊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情,穿越千年的风云变幻,与这位即将迈入博士阶段的年轻人产生深刻的共鸣,在历史的回廊处伴着几道长风,发生出严肃而庄正的回响。细细想来,着实让人感动不已。或许,是拉开了新生活的序幕吧,跨考转行的黄翔老师开始了他的材料人的生活。一切从头学起需要的不仅是最初的勇气与果敢,更需要那份最为朴实真挚的脚踏实地,亦需要献祭出往后日日夜夜的坚韧与坚持。毕业之时累计发表的文章数与申请的专利数无不宣告着他迈入材料行业的成功。耐心、坚韧、勇敢,这些他都拥有。
  来到海大,材料院处于初建之时,各种仪器设备、科研力量都缺乏的很。黄老师谈及当时的生活条件,工薪很低,他和夫人面对家徒四壁的情景,唯一可以慰藉的仅是他从上海带来的四箱资料。就像昔日余秋雨先生云游四海,行囊内常年放着一本笨重的杜甫诗集,物什与精神食粮的轻重由此得以窥见。没有时间去嫌弃抱怨,材料院仅有的几位老师转眼就进入了实验室埋头搞科研,及此,让人蓦地想起抗战时期成立的西南联大,师生们高唱“西山苍苍,滇水茫茫”,在战乱之时潜心钻研学术,一群衣衫褴褛的知识分子,气宇轩昂地屹立于天地间,我想,不仅是文人学者拥有那种浩然正气,理工科科研人也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镌刻进入自己的信念中。
  这样一位令人敬重的老师在其课堂上也是严谨与和善兼具。黄翔老师的“海洋工程材料”课堂永远是最活跃的,他鼓励每位学生起身回答问题,循循善诱使得学生逐渐深入问题的核心,学生在搜索总结出答案的同时亦提高了概括表达能力。他亦是严谨的,对于得到的每个答案他都给予专业且针对性的修改,执着认真的样子像极了行在路上苦吟的贾岛。我曾在他的课堂上偷看文学考研资料,他得知后就减少了对我的提问次数,后来他悄悄对我说:“很支持你的选择,看到你争分夺秒的复习,我也不舍得打断你的思路了。但我还是会提问问题的,终日处于文科思维中,你也需要思考一下我的问题来锻炼一下自己的理科逻辑思维,知道吗?”老师真诚真挚的话便从此被镌刻,被念念不忘,那时我也终体会到被人理解与支持的幸运感,那之后,老师便会经常分享给我关于文学的音频。我始终在想,究竟是怎样博大的胸怀才会使老师关注到每位学生,毫无保留地分享与贡献。我想起那天早上黄老师在采访前先去到了自己研究生的实验室,考虑到院楼装修的刺鼻气味,他为自己的学生带去了口罩,爱徒如子,便也是这般了。(学生记者 赵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