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海大学子获佳绩
信院优秀毕业生回校传经送宝

期次:第2021期       查看:164

全国高校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海大学子获佳绩


本报讯6月8日至6月10日,第二届全国高校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在武汉举行。在高手如云的17支参赛队伍中,中国海洋大学代表队经过奋勇拼搏获得比赛第六名、书状第三名、初赛庭审第六名的好成绩。

参加本次竞赛的中国海洋大学代表队全部由本科生组成,分别是2016级法学班祁琦,法学(中外合作办学)2016级孙乐平、张雯雯、方家瑞,法学(中外合作办学)2015级刘源洋、徐小琛。其中祁琦同学荣获了本次比赛的最佳辩手个人奖。

本届比赛代表队于2018年3月正式组队,由陈奕彤老师担任主教练,王金鹏老师担任领队,戴昕教授担任技术指导。薄冬雨、尹苗苗、王嘉徽和郭秋含同学参与了前期书状的研究环节。本届比赛由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中国海洋法学会共同主办,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复旦大学、海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外交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全国17所高校的代表队参赛。本届大赛邀请了国际海洋法法庭中唯一的中国籍法官高之国先生担任法官评审团队主席。法官团队成员有来自外交部、海洋局等我国国际法、海洋法国家实践第一线的外交官和专家型官员;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国际法、海洋法专家学者,还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执业律师,涵盖了我国海法方阵的一大批高水平专家和青年学者。

国际海洋法法庭案件审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书状材料的提交,二是模拟庭审的过程。赛事以英文为竞赛语言,模拟国际海洋法法庭审理程序,各参赛队伍就本届比赛的案件提交书状材料。本届比赛的模拟案件为正反双方就A国和N国海洋地物的法律地位、大陆架划界以及A国执法行为是否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联合国宪章》相关规定等问题进行论辩。本次比赛的模拟案件涉及诸多国际法前沿问题,如《海洋法公约》强制管辖权问题、海洋地物性质和岛屿判断标准问题及大陆国家远洋群岛整体性问题等。 (陈奕彤)


信院优秀毕业生回校传经送宝


本报讯6月18日,正值端午。海洋技术2017级1班团支部当日举办了创新立项主题讲座 “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傅圣雪教授和海洋技术2010届毕业生王云涛走上讲台,与在场学子座谈交流。

王云涛概括了自己大学至今的经历。作为一名提前一年毕业的“学神”,他字里行间透露着谦虚,却又不乏自信。在美国佐治亚大学攻读完物理海洋学博士学位后,他到了与“NAZA”齐名的美国国家海洋局工作。在轻松自由的工作环境中,他学习了许多国外先进科研技术,但他心中始终萦绕着对大洋彼岸的祖国的牵挂和眷恋。经过慎重考虑,他毅然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回到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

王云涛还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的人生准则———“最重要的是体验和视野”:人生旅途,特别是大学阶段,拥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应该主动抓住并积极锻炼自己。不局限于眼前的大环境,或是专业课知识,而应该趁年轻,多学些有用的技能,全面发展自我。选修其他专业的课、学好英语、掌握当今必需的计算机技术等等,都是大学生应该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的。人生要早作规划,既要奔跑,也要思考,把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好,走稳,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讲座中最为有趣的是王云涛讲述自己做SRDP项目的经历。以兴趣为前提,以责任为支撑,当年在傅圣雪教授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展开了“研究并模拟鸟的叫声以吸引被施工吓走的鸟群重回海大校园”的项目。他们充分展开想象力,巧妙地用“T”型管分流区别鸟叫声中表达的信息等创新方法,出色地完成了项目并获得全国“世博杯”创新大赛一等奖。傅老师说:“想象力是科研的源泉,只有知识而缺乏想象力的科研能创新吗?”王云涛说:“老师的行为不经意间影响也改变了很多学生的命运。”傅圣雪教授的幽默风趣,惟妙惟俏的表演,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话语,让上过他的课的学生终身难忘。座谈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涌上讲台,围着王云涛学长就自己的问题提问,学长耐心地解答,同学们久久不愿离去。 (林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