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婧:学生有所获得是教师最大的快乐

期次:第2029期    作者:金松   查看:342


“珍惜教师这一无上光荣的职业,热爱每一位学生,用心陪伴其求学之路。正如一份工程施工合同承诺地基基础的保修期为合理使用年限,我许诺学生课程服务期一个爱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辈子。”在工程学院贾婧老师看来,为学生上好课,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本分,就是对学生的爱的一种极好诠释。她讲授的工程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受到学生们和学校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曾在2017年春季学期的课程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该课程在2018年春季学期,被定为学校集体教学观摩课程。

贾婧自2008年博士毕业后走上讲台,已有十年。“得益于工程学院前辈老师的帮助与信任,从教当年的秋季学期我就开始讲授这门课程了。”贾婧坦言,从当时的惶恐不安,到今日的笃定自如,源于十年间的不懈探究与积累。授课次数越多,她越强烈地感觉应该 “将越讲越厚的书再讲薄”。这需要对课程的深入剖析与整体把握,基于课程的知识体系特征与认知特征所构建的课程矩阵,通过专业软件、信息化工具等对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形式体系、授课模块体系等进行精细化设计,将宏观架设落脚于课堂的每一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使得一切教学活动都是真诚的流露。课堂讲授主要针对课程本身以及学生的整体需求,是“面”;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则是“点”。为满足差异化需求,并兼顾学生使用的便捷性、避免形式大于内容,贾婧创建了腾讯课程群以及微信群。例如,通过课程群实现了课前预习材料、课件、课后参考学习材料等的上传分享,在线电子化批阅作业,专题研讨,课堂疑问解答等功能。其中仅推送的课后参考学习文件就多达257项,为指导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更是为了在以后的工作中用好这些资料,还特别编写了参考材料使用指导书。

针对班级中有强烈兴趣且有充足剩余精力的学生,贾婧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课外机会施展才华。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斯维尔BIM大赛上,2014级工程管理的5名学生在她带领下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总决赛并获奖。赛后,学生们一改疲惫紧张,流下激动喜悦的泪水,让一切付出都成为美好回忆。要知道,早在课程选课名单确定,便要开始参赛意向征集;在开课前的寒假,意向参赛学生刚过完年就要返校备战。历经初选、网络预选、最终决赛等环节,时间长达半年。班级学生不论是否最终进入决赛,都表示在此课外实践环节,有了很大收获;参加决赛的学生则通过课堂展示将最终成果反馈全班同学。此后,贾婧还继续指导该班级学生参加全国鲁班BIM毕设大赛和全国广联达BIM毕设大赛等,获得多个奖项。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半径应超越课堂的界限”,这是贾婧信奉的理念。在有限课堂之内形成信任的纽带,在无限课外时间与空间的交流,使得一切生根发芽于课堂,终将繁茂芬芳于更广阔的空间。在她指导下,该届授课班级同时有两个小组共计10名学生开展了SRDP项目,其中一个项目结题优秀。“学生收获时的喜悦是教师最大的快乐,学生的嫣然一笑是定格在教师脑海中最欣然的画面。”贾婧的体会颇深,她最希望的就是学生尽快成长起来,能够在专业不同领域成为她的老师。教师自我专业素养的夯实是人格效应的根源,没有实力的情怀终将难以落地。她认为,青年教师应持续强化专业素养,在行业内有广泛的交流,一方面自己是行业内的专家,另一方面需怀揣一颗公益的心将行业内优秀资源引入高校。课堂上做到工程案例旁征博引,没有任何捷径,只能靠走出去,多学习多积累。“班上的学生若能基于对授课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研究的兴趣,主动参加授课教师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参与研究课题,这就是对教师专业素养极大的认可。”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教研室主任,贾婧对课堂的把握更需具有全局性,明确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角色,与前置及后续课程的关系,划分课程群,探讨搭接知识模块的处理。为了打造特色课程实践环节,她专门请教教育部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探讨将法规、文本以及规范等理论性的内容与工程技术结合,融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要点的实践方式。并面向行业内专家和国内外校友展开广泛调研,共同构建工程案例库,更好支撑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执业目标,保障学生在课外学时中的自主学习。

“我的教学之路还很漫长,与优秀教师的差距还需要我继续努力。我将会守护好爱学生的心,继续夯实专业实力,在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中续写新的篇章。”谈起对未来工作的期许,贾婧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