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逝去的读书时光

期次:第2029期    作者:蔡明霞   查看:29

在高考以来这个最漫长的假期里静候新生活的到来。生活继续,梦幻不再。

校园生活和读书时光正慢慢地远离我,在这个褪去学生身份的时间里,模糊正取代清晰成为记忆的主色调,但七年之前刚入大学的感觉却分外清晰,那是一种掺杂着陌生与新鲜、期待与冲击的感觉,懵懂的年龄成就了梦幻,在象牙塔里藏着无数美好的期待。

记得大学毕业时我曾遗憾地想,我没有成为想成为的人呐,在2018年6月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林少华老师作为教师代表致辞,当文学的力量以富于生命力的姿态呈现在典礼现场时,这种遗憾又莫名地清晰起来,开始和结束果然让人印象深刻。在即将工作的前夜突然十分想念学校,想念那段能真正意义上拥有自己时间的富有的日子,处处是梦幻的色彩与做梦的姿态。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著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其实何止房间呢,时间同样重要。

因事恰巧外出,借此机会重走了小学时上学的路,烟雨迷蒙,在秋雨中走向荒芜与泥泞——小时候上学的必经之路。远远望去,四周群山环抱,所谓的“山村”就是我所站立的土地,这是事实,这是一个在夜跑时能偶遇萤火虫的静谧乡村,这是鲁东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它安静并且寂寞地存在着,几十年都不会有明显的变化,也不会引起关注,寂寞是村庄的精神特质,所谓的“乡土中国”大致如此。

回望过去的二十年,从一个懵懂的孩子到今天,恍若梦境,感谢所有的际遇与幸运,也感谢所有的努力与关爱,才能冲破蒙昧与落后,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很可能终生生活于此。城市精神贫乏、物质丰富,乡村精神丰富、物质贫乏,田园牧歌好像终究敌不过城市的车水马龙与繁华,由乡村走向城市的热情在世代更迭中丝毫未减。夜晚的自己最为真实,在这个富有年代感的产自上海长虹灯具厂的台灯下写稿子,想到原先阅读微信文章时偶然见到的路遥写作时的插图,这个台灯无疑是路遥同款啦,路遥乐于书写的“城乡交叉地带”以及知识青年的问题,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现实主义的生命力果然强大。

这是一个渴求天分与灵气、才情与才华的专业,努力固不可少,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更需要呵护与引导。在原本安稳的时候,为着一点点的不甘心,也为着文学专业所带来的想象——一种并不丰盈并不富足的瘦弱的想象力,为着天分能被及时发现兴趣能被细心呵护与培植,为着能最先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能触摸时代的触角、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为着能弥补遗憾而不是感慨“我没成为想成为的人呀”,也为着能更贴近自己的规划,在将成定局的时候努力制造了一个转折,不早也不晚,时间正好,从沿海城市到沿江城市,这轨迹的背后终究还是理想主义在作祟。本自知文学要关注实际,但终究无法舍弃那点儿理想主义,还是想保留,哪怕就是一丁点儿。

(蔡明霞,我校2018届毕业研究生,现在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