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芬:我要无愧于三尺讲台

期次:第1541期       查看:1084

  在我校任教的20多年里,黄瑞芬教授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坛上,她同时目睹了经济学院的发展,见证了海大的前进。20多年的时间里,她也在对本科教学的不断思索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海大的一名优秀教师。
  1986年,黄瑞芬教授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毕业后,来到我校任教。当时我校还没有经济学院的独立建制,黄教授暂在应用数学与管理学部讲授国际经济管理。“由于当时教财经的老师少,所以我的课程内容从宏观到微观,从东方到西方都涉及到了,我对自己的评价就是一块铺路石,哪里需要我就往哪个地方去。”
  在海大任教的过程中,黄瑞芬教授感觉最自豪的是亲身经历了海大财经专业的发展变迁过程。一路走来的黄教授也用成绩为我校经济学本科教学的发展增加了筹码:任职以来她共主持和参加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部委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30余篇,撰写教材《国际金融》、《风险投资学》2部、负责撰写中国经济蓝皮书《200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的资本市场专题,负责撰写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主编的 《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六卷)人民币实际汇率合理性的实证研究专题;参与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获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条件实证研究”获青岛市第20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年12月黄瑞芬老师凭借突出的成绩顺利晋升为副教授,并在2005年12月被任命为金融系副主任,两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
  对自己的高要求使黄瑞芬教授继续攻读了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同样在本科教学上,她也不断探索,多年来一直在尝试科研辅助教学。“比如统计学是一个方法论的科学,在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海洋经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知识也进行延伸,并涉及到了国民经济核算中绿色GDP的核算等等,给大家扩展一些比较新的理念。”黄教授和她的研究生作了许多研究,其中一篇涉及国民经济汇率实际研究的论文获得了山东省的优秀论文,黄教授就将这个国际金融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了教学中来拓展同学们的视野。
  这种教学探索建立在黄瑞芬教授对当代大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当代大学生从整体上来说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课本,都想学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能够关注现时的经济生活,所以必须来些实际的东西。比如讲国际金融的时候,大家更多地是关注国际金融的一些动态的变化,结合实际来进行分析,大家会比较感兴趣。再比如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的课程,如何激起同学们的兴趣,我自己也做了思考,也一直在尝试。”黄教授给学生强调要充分利用课堂,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同时结合提问的形式促进大家的思路进程。她还提倡活化课程,把现实经济生活的问题融入像统计学那样的方法课中,运用一些现实中很普通的例子,再将知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黄瑞芬教授还注重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国际金融和金融营销这样的课,我会采用讨论课。大家讨论的热情都很高,比如国际金融当中涉及汇率的讨论,或者金融营销学中涉及银行卡的定价、收费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讨论课中,我会将主持人这样的角色给同学们,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种锻炼,也能激发大家的积极性。”黄教授常常在统计学的课外作业中给大家留下很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她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国内或者国外的任何一个股票市场去搜集涉及股票的东西,比如股票指数,让他们去观察其中的动态延展。
  谈到我校刚刚结束的本科教学评估,黄教授深有感触:“我觉得本科教学评估有助于推动教学的规范化。我感触比较深的就是本科论文,老师们在更加认真负责的基础上也多了一些思考,是发展而不是重复,论文的质量提高了,有了一个更好的学术氛围。在本次教学评估中,我们院教学的实践试验环节正是借助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之风才得以完善和发展,可以说是以评促建。”在黄瑞芬等老师们的努力下,同学们还有了可以实习的基地。
  天生向往大海的黄瑞芬教授特别珍惜与海大的缘分和成为一名老师的机缘,“至今我还记得当年人大的一位老教授给我的赠言:安贫乐道。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无愧于三尺讲台!” (学生记者 董倩倩 黄睿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