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体质测试谈体育运动习惯养成

期次:第2097期    作者:■赵超 黄立田   查看:113

2019年10月,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这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很难接受的消息,甚至谈“体”色变,叫苦连天,一时间昔日冷清的操场变得热闹起来。

冷清与热闹的对比不得不让我们静心反思:为什么学生们不能把体育运动的功夫用在平常呢?习总书记指出“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在当前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大学生体质测试本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走向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们与其临阵磨枪,不如久久为功;与其仓促上阵,不如转化为习惯养成,而这需要把握“两个关键”。

养成体育运动习惯需要激发学生内生动力。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大学生本身。不少大学生不愿运动,究其原因不难看出,他们对坚持体育运动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甚为缺乏,惰性意识显而易见。行为的懒惰是思想的懒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关键在于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无论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亦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切实使学生在坚持体育运动上认识到位、理解到位,从而实现行动自觉、习惯养成。

养成体育运动习惯需要营造良好体育文化氛围。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体育文化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清华大学有着浓郁的体育文化氛围,清华100多年的校史中,体育早已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代代清华人的必修课。“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熏陶了一代代清华学子,“无体育、不清华”的体育传统深深地根植于清华文化中。“见贤思齐焉”,在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我们更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软件、硬件着手营造良好体育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想去运动、乐于运动的意识,使“无体育不海大”能够成为我们海大人的自觉追求。

儒家思想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大学生正处在“修身”的黄金时期。“修身”不仅要锤炼品德、增长才干、掌握本领,更应该强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铸就体魄。近年来,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针对高水平远动员、少数民族学生等不同学生群体,结合文科学生时间灵活、兴趣广泛的特点,借助“校庆杯”篮球赛(原法政学院曾连续七年摘得学校篮球赛冠军)、足球赛等大型赛事重点发展球类运动,弘扬体育传统,培育学生体育精神;积极探索“体育+”学生发展体系,将体育文化品牌建设纳入学生工作重点,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发挥体育育人功效。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让我们永做体育运动的弄潮儿,到户外去,到操场去,到能强身健体的地方去!

(作者单位: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