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故事:归期、照片与离别

期次:第2098期    作者:■杨浙鼎   查看:164

窗外铅云密布,与我离开青岛那日的天气相仿佛。屈指算来,离开海大已经六个月了。再回学校,就到了离别之时。毕业季常有,今年却如此这般特殊。兼而今年的班级工作较多,体会也深,写写这半年来的事情,记录这独特的毕业季。

君问归期未有期

漫长的假期中,“什么时候能回校”这一句话,是经常听闻的。它出现的频繁度在各类问题中大概能排进前三。我的回复往往也是“暂未确定”“等候学校通知”云云,当真算得上是“君问归期未有期”。

为何大家如此勤快地问“何时归校”?我想这与毕业论文撰写、毕业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毕业前的半年是论文的重要书写时间,又有着查重、外审、答辩等重要流程。宅在家中,撰写的进度显然不如在校来得快,相关文献资料又多在校内,自然是希冀能早日返校。

我翻了翻聊天记录,“何时返校”这一问题是从1月开始的。

1月下旬,新冠疫情开始蔓延。接学校学院通知,疫情日报制度开始实施,我开始着手摸排调查大家假期的动态,禁止同学们提前返校。这时候,我们还不知道疫情将会持续多久。但何时返校的问题已经出现。

问:“能够提前回校吗?我想回学校改论文。”

答:“不能提前返校。”

2月,疫情情势严峻。大家关注着武汉,关注着疫情数据的变动。我在班中开始调查计划出境的同学,推送学校的疫情防控方案、疫情期间心理调查问卷,告知了大家调整春季学期研究生教学工作安排及学位论文的进程。大家在家中默默写起了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没有等来返校的通知,等来的是学校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的通知及摸排返校情况。这时候,同学们还是相信疫情很快就会结束,能够按时返校。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问题:

问:“我们这个月能回校吗?3月初能够返校吗?”

答:“疫情严重,以学校通知为准,怕是暂时回不了学校。”

3月,与新冠疫情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毕业论文工作到了查重与外审的阶段。大家对比着查重要求修改着论文,争取获得外审通过。在这个时期,对于“何时返校”的问题较少,但还是有不少同学在执着地问“还能回学校吗”?

问:“已经3月了,这个月还能回学校吗”

答:“学校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通知,还请耐心等待。”

4月,疫情得到控制了。班级工作较上个月要少,论文提交后,大家似乎也放下了千斤重担。但就业、毕业等工作仍然要做,大家又做起了学术成果及外语水平审核的工作。而在下旬,论文外审的结果也知晓,大家看着评阅结果各种感触,于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论文修改。这时候,又开启了“何时返校”这一问题。

问:“咱们都要答辩了,还不回学校吗?”

答:“今年可能采取线上答辩的形式。”

5月,疫情进一步得到控制。在月初时收到学校关于“线上开展毕业答辩”的通知,这意味着至少到本月中旬也不会返校。同学们认真准备起了答辩工作,做完答辩已经是5月下旬。这时候,“何时返校”的问题比之前要少了。

问:“咱们答辩完后,还能回学校吗?”

答:“请耐心等待学校的通知。”

6月,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大家已经习惯了在家的生活。中旬时学校出了分批次返校的通知,“何时返校”的问题又兴起,但没想到迟迟没有收到返校的通知。

问:“咱们6月底应该是要回去的吧,都要毕业了,毕业照还没有拍呢?”

答:“等待学校的通知哈,咱们总会回去的。”

“何时返校”这一问题在前几天的会议上得到了彻底的解决。这个持续了六个月的问题终于告一段落。

嘉辰长短是参差

6月初学院联系我们,学院近期要出一本毕业纪念册。我班在册中有单独的一页,由我们自由安排。

这一消息引发的是大家对毕业照的感叹。在今年的形势下,我们还能否拍摄一张毕业照?好在科技的发展,多少给了我们一个弥补遗憾的机会。通过PS技术,可以将人物形象放在学校标志性建筑物前,构建一张“云毕业照”。委托给网络上专门做“云毕业照”的商家即可。

这一流程中在背景上出了点小问题。背景既要求有标志性建筑物,又要画面高清、角度合适。我们发动了班级同学提供照片、在网络上搜寻相片,也曾向学校公众号、微博求助。最终,还是拜托了在校的同学拍摄了法学楼、图书馆的照片,终于有了一张合适做背景的照片。经过反复的调整与修改,我们班的云毕业照终于完成了。在这张照片上,大家穿着硕士袍服站在图书馆的台阶上,一如往年毕业的同学。虽然与真实的毕业照着实有些差距,但在无法返校的当下,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而这张照片则与同学们提供的照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那些照片中,有一张照片是开学不久后我们班在海边聚餐的合影。看着合影,仿佛海风依然在吹拂,聚会的欢愉宛如昨日。而其它照片,则是同学们朋友间、宿舍间、学科间的照片。照片中大家洋溢着快乐,“恰同学少年时,风华正茂”。照片虽然美好,但都不是毕业时的照片。若是知晓今年的情形,会不会在此之前尽可能拍照呢?校园里的樱花开了又谢,我们总是以为还有下一个美好的瞬间可以再会,可是佳期难再,转瞬即逝,徒留遗憾。我的师姐曾在论文“致谢”中写道:“恰逢校园里的红梅怒放、香远益清之时……期盼4月初的单樱、4月中旬的双樱和紫藤、4月的芍药、杜鹃、睡莲和蔷薇开满校园……今年,我们却难以见此美景了。”

灞陵柳色无离恨

除了毕业论文,毕业生最关注的便是找工作。

受疫情影响,今年就业难度大为提升。各类公务员考试都大幅度延期,带来很大不确定性。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环节拖到了下半年、多个省份的省考笔试在下半年才开始,就连已经通过笔试面试的小伙伴,考察政审也是大幅度拖延。律所、私企等提供的岗位有所减少,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即使选择不就业,继续读博的同学也面对着材料难寄、线上面试等等问题。

尽管有种种困难,我班的就业还是不错的。自5月下旬以来,我就参与了多名同学的考察政审环节,接触了浙江、山东、福建等地的选调考察。因地域、人数的不同,考察的问题、时间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流程大多为:请介绍一下该同学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该同学有什么优缺点等等。重新回顾同学们的经历与表现,不得不感叹大家都很优秀。除开我所参与的这方面工作,我还了解了一下其他方面的就业情况,多名同学已经通过了博士面试,等待着录取通知书。还有不少同学进入了律所、私企。

李商隐有一首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写的是进士及第后告别同年,但却意外与今日的主题相符,算是借古人言说今日事了。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追饯又差池。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三年研究生生活,大家因为疫情没能在毕业季好好相聚,只能短暂地回到学校旋即离去。回想起昔日校园里的学习生活,再想到今后各奔东西,一如江鱼朔雁、秦树嵩云,相隔甚远,行踪难逢。但我们毕竟是各折桂枝,虽一样是离别景象,却是各奔前程,与一般离别不同,不必枉折柳枝。

祝大家都有光明的前程。

(作者为法学院2017级法律史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