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辉:心之所向,披荆以往

期次:第2105期       查看:307

付艳辉,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7级本科学生。曾获校学习优秀奖学金、“海之子”成长助学金,曾担任经济学院自强社秘书处副部长。

时间从不告诉你我,它走得有多快。一转眼,我已成为别人口中的“大四学姐”。过去的三年大学时光在别人看来是平淡无奇的,但对我来说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我出生在一个传统城市的传统家庭,城市经济不是很发达,父母做着最普通的工作,文化程度不高,有着典型的中国式教育理念,那就是:盼着子女通过读书、上大学,而“出人头地”。我的家庭基本上是以我和弟弟为中心。说得比较夸张一点,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唯一要做而且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怎么读书和怎么读好书,在生活上比较依赖父母。

我的家庭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和天底下的父母一样,我的父母总是想把最好的给我和弟弟,不管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母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经常以最质朴的语言告诉我做人做事的道理。她总告诉我,你要相信自己,定了目标之后就要自己努力实现。

还记得三年前,我在父母的陪伴下,搭乘3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来到这个对我而言完全陌生的城市。刚入学时强烈的陌生感,加上大学生活与我的想象存在着差异,这让我产生了一种厌烦情绪:做的事情都是安排下来的任务,也没有特别积极主动地参加社团,所加入的社团都是因为关系不错的学姐介绍的,好意难却。可以说大一上学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待在自己的“安全区”里,始终是班里的“透明人”。

我后来的改变在客观方面离不开两重因素:社团和舍友。大一的时候,我便在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自强社,我对“自强”这两个字也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自强不是空泛的口号,自强事迹也不一定是被人所津津乐道的,它之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更像是一个个普普通通、实实在在靠着自己的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和困难,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披荆向前的“自己”。大一的“生活小白”现在已经能在处理好自己生活小事的同时照顾弟弟的生活。虽然父母从来不向我说起他们在经济上的压力,但是我能够在日常学习的同时做一些类似四助及托管的兼职工作。曾经抱怨班主任在身后拿着鞭子督促学习的我,现在为了考研,正在比高三更为努力地学习。

舍友真的是我大学生活的一笔宝贵“财富”。之前在与班级同学一次闲聊时谈到宿舍的话题,她这样说道:“我觉得你们宿舍是我见过班上关系最好的宿舍了。”我当时觉得十分自豪,同时也非常庆幸。在我碰到困难时,我感觉不是自己一个人在战斗,在我学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也有来自舍友暖心的鼓励。

在以前,如果有人问我:“上大学你希望得到什么?”我会不假思索地把自己的追求一股脑地抛出,比如“自由”。大学里没有父母碎碎念般的唠叨,没有高中时班主任在教室外的“盯梢”,没有高中各科老师竞相布置作业,自己也不用考虑和承担经济压力,只需在遵守校规校纪后,就可以过上高中时期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但是现在,这并不是我真正想得到的。我突然明白,长辈的唠叨对于我的成长而言弥足珍贵,我也突然羡慕起被班主任“特别关照”的弟弟。记得有一年国庆节,舍友有的回家,有的出去旅游,宿舍只剩下我一个人,我享受着绝对的“自由”: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玩手机、吃饭、睡觉,现在我强烈地感到,那时的我不是快乐的,因为那样的生活没有意义。

大四生活已经开始快一个月了,我和周围的同学都在为自己的心之所向而披荆斩棘。曾经有位非常优秀的学姐告诉我:“优秀的人一定是自强的。”是的,为了心之所向的梦想,即使生命犹如逆水行舟,也要扬帆起航。同时,我认为自强的人也是优秀的,微笑着面对生活,勇敢面对不期而遇的挫折困难,即使别人没有看到你的坚强,你也一样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