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联兵:用心浇灌,静待花开

期次:第2105期    作者:■ 学生记者 丁晓凤 冯世瑞   查看:374

“学政治学不易,教政治学更难,培养出优秀的政治学人才更是一项紧迫和艰巨的任务。”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弓联兵老师办公桌的后面,摆放着一组略显朴素的书橱,里面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

弓联兵从2006年起开始在高校执教,期间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到第一位。他在讲授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程时,就以“基础扎实,视野宽广,能力突出”为教学目标。他说,政治学是一门理论和现实紧密结合的学科,学生不仅需要牢牢掌握课程基础知识,更要争取多去实习实践。他将这种理念也贯穿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中,一方面,他和系里其他老师一起建立了“海外中国研究”兴趣小组,让学生对外国文献进行编译研究,及时了解国外中国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外文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明显增强了学生的学术兴趣,拓展了学术视野;另一方面,他联合其他老师为学生组织创办“悦享读书会”,通过阅读政治学的经典著作,分享交流阅读心得,让学生与伟大的思想家隔空对话,体会名著中深邃的智慧,通过指导阅读经典,有效提升学生理论素养和水平。

由弓联兵倡议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是他用心培养学生理念的具体体现。精准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最快最准地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是他的追求。他目前正在从事“一带一路沿线风险”研究项目,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深造或实践机会,他已经将很多有志学术研究的学生纳入到他的科研团队中,其中既有研究生,也包括本科生。他谈到,只要精心指导,也许老师们永远都想象不到学生能够释放出怎样意想不到的能量。在他的指导下,该团队已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党轮替、政府违约、腐败风险、内战风险、民粹主义等进行了有益探究,多篇成果已经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多名学生在他的课题经费支持下,参加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等机构组织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还开阔了视野 , 增长了见识。

弓联兵习惯用心慢慢引导学生养成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并且更多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们。只需一个小小的话题或是一个具体事例的课堂展示和问题讨论,他都可以以此培养学生的学术态度、实践能力和研究素养。用他的话来讲,就是“一点点,也许只需要那么一点点的用心引导,学生就可以做得很好”。

说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弓联兵说,不可否认的是,疫情对世界各国和人民带来了难以估计的创伤,但是它也为政治学课堂提供了最好的案例。也许曾经需要花大力气从理论逻辑上都未必能讲透彻的专业知识,在事实案例的佐证下可以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吸收。对弓联兵来说,疫情除了给自己的教学内容带来了素材案例,更多的是返校后看到的学生们心态上的变化。“很明显,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提升。”讲这句话时,弓联兵脸上有着藏不住的喜悦。他说,任何课堂讲授都抵不上此次中国疫情防控的成效来得直接。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能够直观感受到中国在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和制度优势,那么学生自信的树立和理性的认识便自然而然形成了。弓联兵借用 “化危为机”阐释了他对“机”的认识,“年轻一代,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肩负起了时代和社会的责任。”也许,这就是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

在弓联兵十余年的教学工作中,“热爱学生”是他作为一名师者的底色。“我们拥有优秀的学生,只要老师们积极付出、善于发现、精心指导,为学生提供平台和机会,他们就能释放出无穷的能量。培养出比自己更优异的学生,正是为师者的最大收获和快乐!”谈到在海大的教学经历和感受,他言语间流露出无限的自豪感。

弓联兵说,当看到微信朋友圈里学生们可爱的一面时,他会感到惊喜和欣慰;当指导的学生实现他们最初的抱负和梦想时,他会真切体会到作为一名师者的成就和感动;当教师节收到毕业学生和在读学生的祝福时,他意识到教师的幸福感从来都是来自于学生的成长。“其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说明一位老师的成功。”在他看来,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施行,更是一种“慢慢播种浇水”的精耕细作。“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只有把水洒到根的关键处,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起来。”弓联兵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