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巷陌写青春 脱贫攻坚践初心

——一名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手记

期次:第2116期    作者:■ 李文庆   查看:70

李文庆(左二)在入户访谈

“心在绿春 不因山海远,不忘初心 不怕困难与艰险,心在绿春 路遥情谊坚,情思绵长牵 乐作庆梦圆……”

云南省绿春县,一座滇南小城,却与 3000 公里之外的中国海洋大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先前有感于两地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创作了《心在绿春》歌曲,但在扶贫路上有更多的日常见闻,我想讲给你听。

2020 年春节前夕,我接到组织通知,委派我到绿春做驻村第一书记 , 一时间我有点惶惶然 , 更有一份责任沉甸甸压在心头。组织选择我到农村基层一线开展扶贫工作是信任,是激励,也是鞭策,接受这份任务,就该担起这份责任,真真切切地走到国家发展建设的进程中去。

自幼在海边城市成长的我,从未到过西南边陲小山村。农村是什么样子?怎么跟农民交流?驻村能“驻”下吗?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推迟了出发安排,却也给我留下了筹备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我开始学习“三农”政策、帮扶政策,对“第一书记”有了初步认识,对“抓党建、促脱贫”的总要求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4 月,我告别了熟悉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来到离家3000 公里外的云南绿春县,接过了脱贫攻坚的接力棒。

建在山脊上的绿春县城 , 全城没有红绿灯 , 一条街就是一座城。如今全国不少县都有着较发达的交通网络,而在绿春却仅仅有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所有的小村庄都连接起来,这些被连接起来的小村庄就成了绿春县,县城向西 37 公里,便是我的目的地——牛孔镇牛孔村。

牛孔村是首批识别的贫困村之一,也是深度贫困村之一。2813 人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 1331 人,贫困发生率高达 47.31%。村落依山而建,既无自然资源,又没有区位优势,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民众无致富技术,外出务工也只能靠干体力活贴补家用。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究竟能为群众做些什么呢?怀着新鲜与忐忑,我就这样在牛孔村安顿了下来。

原本我以为“生活关”是我要面临的第一关,但短短几天,通过与村民同吃同住,什么上旱厕、洗澡难、蚊虫多、饮食差异通通不在话下,真正困难的反倒是“语言关”。牛孔村是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山村,世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 3 个少数民族,村民日常生活主要使用彝语和哈尼语沟通,偶尔说汉语也是浓重的方言发音。初来乍到的我在村里反倒成了一个语言不通的“少数民族”,这令我十分着急,但学习语言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尽快让耳朵熟悉起来。为了尽快融入村里的环境、掌握村民生产生活实情,我便拜托村干部带我去挨家挨户走访,走上田间地头,与村民们“零距离接触”,前后花了一个月时间把整个村 7 个自然村组全跑遍了,不光听懂了“村里话”,更重要的是把每个自然村组每一户的情况摸个大概。收集整理的村民基本情况,我常常在村委会抽空浏览,再结合“矻扎扎”“哈尼十月年”“彝族冬月年”等民族传统节日,购买一些日用品入户复访,与村民交流,这样就把资料中的村民逐户对上号了。

我明白在基层工作要接地气,水土不服一切免谈。村干部们虽然受教育水平不高,但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处理复杂矛盾纠纷公平、公正、公道,能让村民信服。我作为农村工作的新兵,需要从他们身上学如何与群众交谈交心,如何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在开展遍访工作的时候,我便尽量为村民力所能及地解决一些小事。牛孔老寨有 6 户村民因缺少人力迟迟未能从危房搬迁至新居,我便组织村里的党员帮他们搬家具、打扫卫生、清理庭院。有村民反映看电视难,我便从镇政府申请卫星电视接收设备送给他们,并帮他们安装好。夏季降雨多,道路塌方等地质灾害多发,进村道路时常阻塞,我便组织党员先锋队清理道路方便村民进出。平时在村委会的时候,上户口、交医保、办贷款、开证明、咨询扶贫政策、调解邻里纠纷等问题,只要群众找到我,我都会认真倾听、记录下来,并用心处理,让群众放心。慢慢的,我以村委会为家,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用一颗诚挚的心去感受群众生活的酸甜苦辣,逐渐与村民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相信只要认真做事,群众就不会忘记,做第一书记,就要做群众的贴心人。所以,每当我为群众办了一点小事、解决了一个困难、说了一句公道话,再见面时他们那种真诚的微笑,拉着手发自内心地说声感谢时,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满足,所有付出是值得的。如今有不少村民给我打电话,电话中他们不再仅仅是反映困难和问题,更多是感谢和邀请我下次再到他家去坐坐,喝口水吃顿饭。

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的“领头羊”,要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做许多工作,好高骛远不行,要把脚扎在泥土里,做实实在在的事。对一直从事高校工作的我来说,要驾驭农村工作,成为行家能手,还得加强自身建设。我的住处隔壁就是村委会的农村书屋,这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知识宝库,工作之余我会在这翻阅《村干部知识手册》《农村基础法律知识》之类的书籍,从中接受新知识、理出新思路。

引水方知开源不易。我决定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驻村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村里存在着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动力不足,党员致富上率先垂范不够的情况。村子要脱真贫、真脱贫,只靠我一个“外来户”显然不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集体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我便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了首要任务。首先,我带动各村党支部把“三会一课”基本制度落实,调动党员参加党内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通过“以用代推、以用促装”等方式,推广党员使用“云岭先锋”APP,推动智慧党建的开展。其次,我主动为全村党员讲党课,指导、帮助、引领村两委干部提高工作标准、提升个人素质,当好致富“带头人”。最后,探索党建工作方法,结合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丰富工作载体,开展了包括红色教育、志愿服务、专题学习、厉行节俭等主题的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参加每一次活动都有新鲜感。党建工作教育人、凝聚人、激励人的功能发挥出来了,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先锋模范的作用自然而然地就会被调动、激发出来。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 , 近几年当地实施了一系列资金、物质、产业、项目的精准扶贫措施,绿春县如今已宣布脱贫摘帽,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再有村民住在林间的窝棚里,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村里有几个大龄单身汉都娶上了媳妇,群众的日子可谓是越来越好。

但地理位置和长久以来的发展根基使得东西部的差距还是存在的。在村里小学调研时,简陋的学习环境、有限的学习用品与课外读物让我十分心酸。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于是我便着手帮孩子们争取资源,海大教育基金会为村小学提供了 3 万元基础办学条件改善资金,学校的基础设施得以修缮,学生们也添置了新的生活用品;由海大学生处申请的中华扶贫基金会“爱心包裹”项目顺利实施,为每名学生送上一份满载爱心的学习用品礼包;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党员师生为村小学开展了“捐书筑梦·共沐书香”图书募捐活动,4 天便募集了 4000余码洋的图书,有效地扩充了小学图书室的藏书量。发放物资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拿到礼物时发自内心的笑容,我的内心便有了最大的满足,我希望今后能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到充满生机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带着梦想飞得更高更远,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不久前,我获评红河州 2020 年脱贫攻坚奖“优秀驻村队员”。作为小山村的第一书记,一种使命感、荣誉感油然而生,也让我感到“第一书记”责任重大。

一段云南行,一生云南情。未来的日子,我要把乡亲对未来的期盼,转化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动力,踏踏实实干好工作,一步一个脚印 , 在实干中破解难题,在坚持中实现梦想。这就是我在田间巷陌书写的别样青春,在脱贫攻坚中践行的初心使命。

(作者为我校团委组织部部长,云南省绿春县牛孔镇牛孔村驻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