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写奋进之笔,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 100 周年

——2021 年新年献词

期次:第2118期       查看:199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校友们:

收官累硕果,启新迎元旦。

在此辞旧迎新时刻,我们谨代表校党委、行政,向一年来辛勤工作在各个岗位的广大教职员工和勤奋努力不断进步的莘莘学子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一年来关心、支持、帮助学校快速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友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向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表达深深的祝福!

2020年,注定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一年。这一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

这一年,我们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了海大担当。学校党委坚持“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第一,身体健康第一”,建立起完善严密的防控网络,确保“全校零感染,校园零传染”。在党委领导下,全校动员,五措并举,帮扶云南绿春摘“帽”脱贫。以学科优势助力西藏双湖县脱贫。有序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年来,学校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一流党建引领和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科研成果和平台建设再创新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发展水平持续增强,高质量地完成了“双一流”建设周期评估,继续抒写学校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委持续推动“书写一流大学建设‘奋进之笔’”行动。开展二级党组织书记“对标争先”交流会、职能部门负责人“行远风采论坛”和“院长访谈录”活动,为大家搭建交流的讲台、展示的舞台、学习的平台、奋进的擂台,教师、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精气神激荡提振。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突击队,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持续深化“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4个部省级和29个学校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成了学工机构改革,正有序推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建设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巩固,教育部党组第七巡视组完成对学校党委的巡视,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守正创新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更加明晰。扎根中国大地,办成办好特色显著的一流大学步伐越来越坚定。

这一年,学校一流人才培养向纵深发展。26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开局良好。海德学院第一批本科生入学,崇本学院建成国际先进的教学空间,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创新人才已在前行路上。未来海洋学院深化学科交叉、科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海南三亚海洋研究院2020173名专业硕士研究生整建制入驻,为在三亚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树立了典范。采取线上教学、网上办公等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春季学期本科生、研究生课程全部线上开授,教学运行稳定有序,圆满完成了线上教学任务。在全国率先实施研究生思政实践教学全覆盖,开在“东方红3”船上的思政课实效极好。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工作、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大讨论在全校铺开,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基础。

一年来,青年学子在各类舞台展示风采,昭示着中国海大的勃发生机。海大学子赵彩玲在家乡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被央视报道。学校“红旗智援博士团”为绿春滞销农产品打开销路,其创立人之一马贝同学获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3000余名学子参与各类科技竞赛,1956名学子获得各类奖项OUC-iGEM团队连续五年斩获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金奖,并首次获得单项提名奖。获得“第九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二等奖各2项,荣获全国“物联网+”大学生科技项目创新大赛决赛唯一特等奖,获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总决赛一、二、三等奖。

一年来,学校人才引育工作成效显著。李华军院士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摘得青岛市科技最高奖,包振民院士获评“全国创新争先奖”,王师、梁丙臣两位教授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董云伟、王栋两位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赵呈天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王竹泉教授获评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这一年学校共全职引进筑峰、繁荣、英才、预聘青年教师等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159人,较2019年增长21.4%。柔性引进特聘和兼职教授等42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建华、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兴伟受聘学校特聘教授,复旦大学资深教授葛剑雄受聘学校顾问教授。学校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英才汇聚让我们迈向新征程更有力量。

2020年,学校自主增设人工智能、海洋可持续发展、物理与光电信息科学3个交叉学科学位点。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获批山东省高峰学科,6个学科获批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全面启动32个首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主动布局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的新工科专业,数据与大数据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3个专业正式招生。学校牵头成立中国新农科水产联盟,着力推进新农科背景下的水产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优势凸起、文理交叉、融合互动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格局基本形成。

这一年,学校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竞相涌现,科研实力不断增强。李华军院士领衔完成的成果“近浅海新型构筑物设计、施工与安全保障关键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于志刚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取得的成果“近海赤潮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与方法”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包振民院士团队构建起迄今最为系统全面的软体动物基因组数据库平台。吴立新院士主持完成的成果“热带多尺度跨海盆海-气相互作用”入选201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是本年度我国高等学校在海洋领域的唯一入选项目。人文社科科研取得突破,刘怀荣教授的研究成果《魏晋南北朝歌诗研究》入选《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名单》。

2020年学校科研经费达7.84亿元,科研学术竞争力淬火更坚。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55项,总经费超2亿;人文社科类立项持续增加。其中,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数位列“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2位。

学校平台基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布局更趋合理。我国地球科学领域首个前沿科学中心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正式获批。海洋大数据中心集群系统正式投入业务化运行。山东省海洋药物技术创新中心顺利获批。山东省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获得认定。

学校服务重大需求和区域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东方红3”船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船载科考设备万米水深性能海试任务,“两洋一海”关键海区深海实时观测能力实现全面跨越。推动农业农村部批复在南黄海海域设立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获批科技部“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项目。中标近5年来学校承担的最大横向社会服务项目“海洋水体与大气同步观测系统建设技术开发”。这些重大项目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中国海大支撑。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校友们: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更进百尺杆。

云帆沧海潮头立,乘风破浪正当时。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期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挑战。

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已为我们吹响了拼搏创新的号角。

在即将到来的2021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就将开启,学校也将走过“十三五”,迈向“十四五”,迈向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特色立校、科学发展、树人立新、谋海济国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继续发扬中国海大人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坚定信仰,攻坚克难,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以不懈奋进的意志努力建设一流大学,为建设海洋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更大的努力和更好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党委书记 田辉      校长 于志刚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