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回大唐,走进唐人生活

—唐人小说与唐代社会生活课笔记

期次:第2155期    作者:陈舒瑶  王成娟  ■   查看:97

唐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文言小说在这一时期已经走向成熟,并产生大量作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因此谈及中国古代小说,唐人小说不可缺席。在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设的课程中,就有一门专门研读唐人小说的课程,这便是熊明老师的唐人小说与唐代社会生活课。

 

课程内容:从小说到唐代社会生活

关于唐人小说与唐代社会生活课,在第一节课上,熊明老师说:“这门课要围绕阅读唐人小说名篇,探究唐人小说的内容与艺术形式,还原唐代社会生活,领略‘大唐气象’。”这门课不仅欣赏唐人小说名篇,分析唐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色,以此帮助我们获得对唐人小说全新的体验和认识,还通过经典唐人小说的艺术再现,还原唐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带领我们了解唐代社会习俗、思想、好尚,以及唐代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课”回大唐,感受“大唐气象”。

在紧凑有序的夏季学期中,熊明老师引导我们欣赏并研读了 25 篇唐人小说经典名篇,除第一次课“唐人小说概论”,是对整个唐人小说的概貌进行介绍外,他将这些经典名篇分为“《定婚店》与唐代社会婚姻观念”“人神情恋小说与唐代士人的读书和漫游”“《吴保安》与唐代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及其原则”“《李娃传》等与唐代士人的冶游和科举”“豪侠小说与民间尚侠风气与藩镇割据”“《枕中记》与唐代士人人生理想”“佛道小说与唐人的宗教生活”“竹马、对弈与唐代民间游艺、节庆活动及其他”等专题。每一个专题,熊明老师引导我们细读 3-5篇唐人小说,深入感受唐人的小说世界与社会生活。

细读是理解唐人小说的关键,是从唐人小说穿梭到唐代社会一把必不可少的钥匙,每一个专题,熊明老师大致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展开。首先,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明晰小说中的故事与人物,理解小说故事情节营构的艺术匠心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典型意义,了解唐人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编制故事情节的具体方法与艺术技巧。其次,感受唐人小说文备众体的品格特征,深入感知唐代小说家的气质和意识,对于此,熊明老师认为唐代小说家具有三种气质:历史家、诗人、伦理家的气质,与此相应,唐人小说由此具有三种意识:历史意识、伦理意识和诗意识。再次,通过文本对人物和故事的描述,梳理唐人日常生活,发现唐人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风俗和好尚等,还原唐代社会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以白行简《李娃传》为例,荥阳公子因科举游于长安,在长安鸣珂曲与李娃相遇相爱,一度颠沛流离,又失而复得的爱情经历曲折回环,小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结构完整。在熊明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以荥阳公子和李娃的爱情经历为主线,将小说情节分为院遇、计逐、鞭弃、护读四个阶段,并深入分析每一阶段的人物故事,借助“妖姿要妙”“举步艳冶”等细节描写和“计逐”“护读”等故事情节分析,体会姱容修态、久落风尘又节行瑰奇的唐代娼女李娃的形象。同时,感受白行简摇曳生姿的文笔,如李娃与荥阳公子在鸣珂曲相遇一节,“诈鞭坠地”“回眸凝睇”“累眄于娃”等细节描写给小说平添了许多情致。此外,小说中“税宅假丧”“士娼之恋”等细致入微的生活化描写,展现了唐人的社会生活与婚姻观念,荥阳公子的科举经历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冶游和科举。通过小说中以长安为背景构建的文学空间,我们得以进一步还原长安坊里的空间结构和文化形态。在一个一个生动的细节中,我们仿佛穿梭在开元时代的长安街衢,与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唐人擦肩而过……

 

授课方式:细读—讨论—总结,感悟—实践

在本门课程中,熊明老师采取“细读—讨论—总结,感悟—实践”的授课方式,引导我们在细读和讨论中交流思考,在感悟体验和实践写作中融会贯通。多元化的授课模式充分调动了我们思考与表达的热情,激发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课堂已然成为连接现实世界与唐人光怪陆离精神世界的入口。

熊明老师鼓励我们借助“文本细读”和“问题追问”,在交流和思考中体味唐人笔下的文学世界,感受唐代文化与民俗风情。他组织我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唐代的文学世界。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思维碰撞呈现出多种特征,展现出教学方式的优越性。一是互相补缺,每位小组成员都经历了互听、交流、辩论的过程,讨论、交流的机制使得小组成员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二是延伸性强,对唐人思想情感的体悟并不局限于时代框架内,糅合了个人情感与现代观念进行辩证评价。在此之后,熊老师会进一步总结归纳,从而将课堂讨论引向深处。以《任氏传》为例,我们首先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并互相补充,倾听与表达使我们能够以不同的视角探究人狐恋悲剧蕴含的主题,感受任氏女妖的特殊身份和“遇暴不失节”的人性美,多向交流的模式使我们沉浸在离奇诡谲的小说世界中。接着,熊明老师引导我们探寻小说文本蕴藏的唐代社会生活,分析“胡人鬻饼”“名系教坊”等情节设置体现的唐人日常生活细节,将课堂讨论持续引向深入。自由的交流空间、活跃的课堂气氛、老师的启发性解读引导我们游走在小说精心营构的艺术世界,课堂仿佛与繁盛、神秘而又极情尽致的唐代仅咫尺之遥。

唐代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诗歌潜移默化地渗透并影响着唐人小说,因此唐人小说注重“诗意”与“诗笔”,如沈亚之的《感异记》插入了十一首诗歌,浓郁诗意氛围展现了主人公真实、细腻的情感。基于此,熊明老师引导学生们以唐代诗歌的形式,抒发对唐人小说的真实感受。“未至鸡鸣皓月偏,婚牍问卜玉阶前。襁褓市坊违心愿,陋女佳妻荏苒间。月老联姻天命定,眉间刺映钿心莲。鸳鸯命谱牵一线,注定今生后世缘。”是课上交流的《定婚店》题诗之一。将《定婚店》的故事情节与主题内涵借助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既加深了我们对小说的理解,又学习了古体诗写作技巧,可谓匠心独妙。熊明老师在课程中还布置了小组合作撰写一篇唐人小说的任务,由小组成员集体创作,引导我们学以致用,融入在课堂上学到的唐人小说艺术技巧。最后各组交出的作品,各有特色。如以人妖遇合为主题的《鲛人传》《翠钿记》,营造了另一番诡谲奇妙之境。课堂上的细读、交流与体悟使我们对唐传奇写作技法会意颇深,突破了古今语言差异、社会生活与思想观念的阻碍。我们借助对唐人精神气质和唐代社会生活的理解与还原,模仿唐人小说的“著文章之美”,体悟唐人小说的“传要妙之情”。诗歌和小说的创作使课堂诗韵飘香,锦书荟萃,弥漫着唐代古风,彷佛穿越千年,回到了大唐盛世。

 

收获与感受

在熊明老师的这门课程中,唐人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流连忘返,老师渊博的学识令我们敬佩不已。虽然只是一个短短的夏季学期,这门课程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了唐人小说的魅力,走进了一个别样的大唐。

其一,习得了如何精读古代文学经典。唐人传奇的语言风格不似史书的严谨性,也区别于后世白话小说语言的平白世俗,其短篇形式与叙事内容的特性要求语言的精炼与华美。相比使用现代汉语表达,其寥寥几个字就能表达今天一句话甚至几句话的内容,如果不仔细体会,往往感触不深。在熊明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有意识地留意文字中的细节,具体行为与特殊名词,并揣摩字句背后反映的人物情感与社会背景,体会凝练之美,用慢步调沉淀自己的内心。例如熊明老师在教学《枕中记》时提示我们要注意唐代官制与故事情节的联系,这对于了解人物地位变化、处事逻辑与情感轨迹有极大的帮助。

其二,沉浸于唐人传奇本身独特的文学魅力。唐人传奇的小说艺术已臻于化境,不仅文字精致,有“文章之美”,而且蕴藏了丰富的唐代社会文化生活内容,有“要妙之情”。熊明老师引导我们分别研究了唐人的侠义、因果、命定等主题,并分析这些主题蕴含的唐代现实生活与思想观念。特别是部分文人创作的传奇作品,具有曲折的情节、立体的人物形象,书写出自由超脱、怅然若失或是诡谲横生的奇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高超的艺术性与审美价值。

其三,学到了古小说的阅读与鉴赏方法。在自主阅读唐人小说的过程中,“知小说论时代”至关重要,撰写小说的过程更加深了我们的感受。小说家撰写时的具体时间、地点,小说家的创作心境与唐代社会背景等都影响了小说面貌,只有全身心地将自己置身于小说创作时代,才能进一步与文本内容或作者心灵产生跨时空的交流。熊明老师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让我们对如何思考并理解唐人小说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学到了古小说的阅读与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阅读和分析文学经典的能力。

其四,学会了如何倾听与表达。倾听和表达是每一名学生学习的必备能力,倾听是一个吸收不同观点的过程,是完善补充自己思想体系的过程,如何内化并加以整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尽可能地使语言表达更加精炼、准确,需要一定的实践训练。熊明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营造了自由交流的空间,创造了倾听与表达的机会,提升了每一位同学的课堂参与感。

熊明老师通过带领精读,讨论教学等方式,在提供文本材料的同时附带几个关键性提问,能够在无指导初读之后引导我们进行思考,再于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学,我们从一开始的茫然,到后期融会贯通的如鱼得水,有所成长。于我们而言,学习这门课时精读了众多唐传奇名篇,也是技巧性地提升了文言文小说的阅读水平,收获颇丰。

(作者均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2019 级学生)

熊明教授在讲授唐人小说与唐代社会生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