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评估之感念

期次:第2250期    作者:张前前   查看:0


2000 年秋季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课程教学评估,讲授的课程是无机化学 I,最终获得优秀等级,转眼 24 年过去了,有些场景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初次教学评估的印象

印象之一在于参加教学评估的过程自然而美好。1999 年 8 月,我从澳大利亚访学一年归来,即被学院通知接替退休的宋其亮老师讲授化学系本科生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其时,化学专业有 60 余名学生,到了 2000 年,学院新增环境化学专业,我的班级学生有 100 余人,安排在鱼山校区新教学楼 101 阶梯教室上课。

记得评估启动后,在第二次上课时,便有数位专家集体到教室听课。当时,我还是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画图,一节课讲完,写满了四面黑板,也正好下课。记得还有一次,第一节课没有评估专家来听课,于是趁课间休息我去接了一杯热水,返回教室时,发现学生们坐得笔直,眼含笑意看着我。学生的表情给了我提示,于是我巡视了全场,在学生中间发现了一位素未谋面的长者不声不响地坐在后排的座位上,印象极深。课后,专家简短交流后就离开了,我一直不知他的姓名。多年以后,一次偶尔翻阅校内文集,文章配有作者照片,才知他是李学伦老师。如今,那个课间与学生们心领神会的交流,也依然印刻在脑海里,每每想起都让我脸泛笑意,心情瞬间就温暖起来。此后整个学期,几乎每节课都有专家来听课,以至到了最后一两周,教室里没有听课专家的身影,我和学生竟然还有点儿失落了。

评估专家听课是极其认真的,他们会提前到教室,有的主动走到讲台与我握手打招呼,有的点头示意,有的则径直安静落座。课后他们会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给予我中肯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我记得当时化学系的王薇、郁伟军、李静、张龙军、谢式南等多位专家都曾听过我的课,并给予我指点和帮助。这些前辈评估专家的言行,对我后来从事教学评估以及督导工作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评估的环节简单而严谨。专家们除了正常听课评课外,学期中间教师还要将教案递交到评估办公室供专家们审阅。记得当时还去办公室参加过一次评估专家与参评教师的座谈会,应该类似现在的说课观摩会,聆听了数位专家和以往教学优秀的老师的经验,有很多的收获。而在学期教学评估结束后,我们每位参评教师还会收到专家组集体给予的切实中肯的评语,其中也包含了对课程教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字字珠玑。

印象之二在于 2000 年秋季学期我从板书教学逐渐过渡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在1999 年给学生上课时,我使用的还是挂图、结构模型以及胶片投影仪;而在 2000年秋季学期,学校开始在 101 教室等一部分教室配备了计算机,我于是从开学之初使用板书、学期中逐渐过渡到板书与 PPT结合、最后全部利用 PPT 讲课。当初,教案都是自己一字一句录入,化学分子式有上、下标,化学方程式有中英文切换,输入格外费时。我还使用计算机软件自带的模板制作 PPT,每一章换一个模板,力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实际效果很不错。作为海大最早使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之一,我见证了学校教学设备的升级换代,也感受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冲击和变化。2000 年之后,我告别了传统的黑板板书,转向以 PPT 授课为主,只在每学期最后一次复习课上使用板书,重温一支粉笔写春秋的过往。

有一年,在班车点等车,与不相识的同事聊天,听了我的名字,他说:你讲课很好!在我看来,一个教师的最大荣誉,莫过于此。

与青年教师说几句话

我最近七年承担学校的本科教学督导工作,也时常受邀参加教学评估工作,听课约 400 门次,有缘鉴赏了不同院系、不同专业教师传道授业的风采,也感受到了教学工作中的常态及变化。对于教学评估,有的青年教师在承担繁重科研项目的情况下,显得投入不足。学校将教学评估纳入职称晋升必要条件的规定,表明了重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决心,而学校关于教学评估工作的组织管理特别是过程中所体现的追求也表明了关心教师、帮助教师的良苦用心和热切期盼。鉴于此,想对参评的青年教师说几句话。

用心迎接评估,以评促教。评 估 专家听课后,大多会第一时间与参评教师交流,通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评估过程可以看成是多位同仁帮助参评教师改进教学的过程。对于每一位参评教师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宝贵且难得的受关注的时期。很多参评教师在接受课程评估时都倍加努力,用了更多时间认真备课,修改、完善教案,思考改进教学过程设计等,评估结束后都直言其教学有了极大提升。当然,“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参评教师们若能够端正态度,认真迎评,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收获、回报。

虚心倾听建议,思考取舍。鉴于课间交流时间有限,评估专家往往是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一部分教师的第一反应就是解释,另一部分则会心悦诚服地做记录。诚然,随机听一节课,很难全面了解参评教师的授课安排,可能指出的问题并不是问题;而且有的时候,不同专家反馈的意见相左,令参评教师疑惑、不知如何处理。我赞同先倾听、记录,然后针对专家的意见建议进行分析思考,最终取舍在己。

留心学习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校教师大多没有师范院校学习的经历,尽管学校有岗前培训,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还得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和体会。教学方法因教学内容而异,不可生搬硬套,机械刻板。

精心组织内容,把控时间。对于新上课的教师,内容组织和时间把控是难点。有时讲不完,授课教师就没有时间进行单元知识、前后内容、学习任务的串讲、衔接、布置;有时讲完了计划的内容却还剩下一二十分钟,于是就让学生看书,这样就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教学时间。像化学等理工科基础课的学时都很有限,课堂上留这么大的白,显然不合适。当然,有的教师顾及有人听课,就继续讲下一章,讲到哪儿是哪儿。从我听课看,这种情况不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口才好的人未必能讲好一门本科生的课,就在于讲课者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学日历的安排展开,围绕一节课的主题组织授课内容,不能随意、也不能照本宣科;课堂教学的独创性和不可复制性均在于此,只有下功夫,才会见效果。这里给新教师分享一个经验:将测试或习题放在最后讲,有利于时间的弹性可控。

也算老生常谈,希望于青年教师有益。

(作者为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第八 、九、十届本科教学督导团督导专家)

张前前(左三)在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