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只为不一样的精彩

———聚焦我校“交流生”

期次:第1830期    作者:胡玉洁  丁晗  李小娟  学生记者   查看:4


                                  奔向岛城,结缘海大
    张敏来自陕西,吴茜来自云南,刘靓钰来自新疆,付薇薇来自河南,她们都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现在我校交流学习计算机专业。
  来到海大,她们最初也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些困难既有生活上的,也有学习上的。比如,她们最初甚至找不到八区教学楼,而后才了解到教学楼八区其实是没有正门的,要通过七区的二楼到八区的三楼,其实不只她们,初到海大崂山校区的人都会对崂山校区依山而建的教学楼和马路感到迷惑;由于住在北区20号楼,所以从宿舍通往学院的路既漫长又曲折;同时交流所要办理的繁杂手续也在开始的时候给她们泼了一盆冷水。然而,她们最终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和不适应,生活、学习也开始步上正轨,她们也渐渐更深入地了解了海大,并开始喜欢上这里。
  由于宿舍被分到北区,她们和大一的学妹们住在一起,她们从新环境中学到了更多。比如,同样的空间里如何能通过更好的安排来放置更多的东西;如何处理好和小学妹们的关系;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如何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张敏在来海大之前担任团支书,除了班级的工作又有很多社团工作让她每天都忙忙碌碌,学习时间很少。但现在她们都可以相对从容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去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安静地学习,轻松地娱乐。
  她们提醒,如果想去外校交流,有个较好的学习成绩是选拔的重要筹码,同时也不要一时头脑发热,要权衡一下自己的利弊得失和到一个新环境的适应问题,预计到存在的困难,做好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充分准备。


                                      最美的风景是人
    王家鑫是我校2013年秋季学期赴台湾义守大学交流的本科生之一,谈起当初萌发去台湾当交流生想法的原因时,他表示,初入大学时对自己的定位比较迷茫,想通过体验一下不同的环境和生活让自己振奋起来。不只是王家鑫,或许对大部分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同学来说,没有比想象和现实的反差更让人惊慌失措的了。两岸文化差异无疑会给大陆生带来困扰。但没想到,交换生活尚未过半,王家鑫在义守大学的适应期竟早早轻松度过了。“我选了一个大一的课程,班上只有我一个陆生,又面对一群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于是我就成为了大家好奇的对象,在上课时也被老师重点关照。这之后我同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友谊。采访写作课的老师上课就曾经对台湾同学讲‘这些大陆的同学是你们的一笔宝贵财富,将来有可能成为你们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人脉,而你们也能通过他们了解不一样的世界。’”王家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来解释他能迅速融入台湾学生集体的原因。他感悟很深的一点是,台湾的师生关系比较平等融洽,老师不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上课的氛围通常在老师的玩笑下变得轻松愉快。
  我校计算机专业2012级的张文斌同学同样是到台湾义守大学当交换生,谈起在台湾的生活,他说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台湾高校不同于大陆的教学方式。在义守大学,课本基本是用英文和繁体,其中大部分都是英文,上课演示的PPT常常也是全英文展示,这对他刚来时是个不小的障碍和挑战。同时他也表示,“我的专业课都是全英的,锻炼了英语,也算是我最大的收获吧。”据了解,教材多半是英文课本,是因为台湾翻译事业不发达,所以到大学后大部分使用原文书 (即英文书),因为市场太小,除非使用量特别大,否则很少书本会被翻译。使用英文课本确实给陆生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但是英文课本并不意味着英文授课,是否用英文授课要根据专业需要和教师英文水平的高低来决定。在台湾高校,虽然大部分课本为英文,但一般是用普通话授课。除了上课期间文字上的不适应,张文斌对台湾高校成绩的结算方式也不太习惯。“海大一般是看最后期末的分数,而这里每一次小考都占最后成绩一定的比重。”张文斌说道。相比于大陆高校普遍存在的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台湾高校更重视的是课堂讨论和平时的实践过程,考试成绩在最终成绩中占的比例有限,而课堂表现占得比例却较大,也更注重小组学习,很多课程都会分组,让学生自主展开讨论。
  当谈论起最让他开心的事,张文斌高兴地说:“宿舍超赞。”据了解,义守大学的学生宿舍为二人间寝室,配有独立空调和共用饮水机。由于高雄天气比较炎热潮湿,学校还对每一楼层提供了免费的烘干机。此外,在宿舍一楼有交流大厅,有电视和各种报刊杂志。义守大学的宿舍条件的确大大超过了大陆大部分高校的宿舍条件。此外,在采访过程中,张文斌对台湾人也是赞不绝口,认为台湾人很热情,任何问题都会帮忙,也很有礼貌,乘坐电梯都是主动站在右边,口头上挂着谢谢。张文斌还对以后打算赴台交流的同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如果自己有机会的话尽量去争取来到台湾交换,不过前提是那学期海大的专业不多,因为在台湾这边没有的专业课回去后还得补上。
  对于正在进行交换生活和梦想走出校园体验不同环境的人来说,“改变”也许是他们感到无从安置但又迫在眉睫的事。新鲜的交流生活可能正好给处于十字路口的一个个迷茫的背影点亮了一个方向。身处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小小的窗口可能让人看到更蓝的天、更绿的草、更新奇的事,但是习惯了虚拟世界里的放纵的流浪,终究现实还给我们的还是一片茫然。试着走出去,用心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会发现真实世界总是比幻境要精彩得多。(学生记者 李小娟 丁晗 胡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