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部党组第七巡视组巡视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工作动员会召开

    本报讯 9 月 18 日,教育部党组第七巡视组巡视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巡视组组长高文兵作动员讲话。教育部巡视办负责同志提出工作要求。学校党委书记田辉作表态发言,党委副书记、校长于志刚主持会议。巡视组副组长刘建中及巡视组全体成员出席会议,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十九大以来退出领导岗位的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学术委员会委员、党代会代表、教代会代表、工会委员、教授代表、中青年教师代表、离退休人员代表、学生代表等列席会议。根据教育部党组统一部署,巡视组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论述和全国巡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政治巡视要求,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紧扣被巡视党组织职能责任,深入查找政治偏差,对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重大决策和部党组工作部署情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情况,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情况,落实巡视、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巡视组在学校工作 6 周左右时间。巡视期间,设专门接访电话:0532-82931870、15610056096,受理时间为:早8:00—晚 18:00。设专门电子邮箱:xunshizu7@moe.edu.cn。设专门邮政信箱:山东省青岛市 A028 号邮政信箱。根据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主要受理反映学校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主要负责人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文 / 本报通讯员 图 / 刘莅)

  • 学校召开『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咨询评审会

    本报讯9月18日,学校召开“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咨询评审会。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江南大学陈坚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涂善东院士、北京大...

  • 董双林团队将建全国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

    本报讯 我校董双林教授团队研究开发的黄海冷水团鲑鳟鱼绿色养殖技术已经完成中试进入产业示范阶段。由此,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日前批复,由青岛市在南黄海海域设立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总面积 553.6 平方公里。董双林团队开发的黄海冷水团鲑鳟鱼绿色养殖技术被确定为试验区绿色养殖主要技术模式,经产业实践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深远海养殖经验模式。在董双林主持下,海洋发展研究院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团队全程服务试验区建设,为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编制了建设方案。黄海冷水团鲑鳟鱼养殖技术模式由董双林最早提出,2014 年起,董双林团队启动了黄海冷水团鲑鳟鱼类绿色养殖试验。七年来,由学校 5 个学院专家参与的研究团队已基本查明了试验区域养殖环境变化规律和养殖容量,建立了(沂蒙)山(黄)海接力养殖模式,并在适养种类选择、苗种繁育、病害防治、饲料研发、装备设计、加工营销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2015 年建成我国第一个淡水低温节能环保循环水育苗系统,2016 年建成多水源鲑鳟鱼类海水驯化系统,2017 年建成我国首艘养殖工船“鲁青新渔养 60001”,2018 年建成世界最大的全潜式深远海钢构养殖网箱“深蓝 1 号”,并成功地验证了黄海冷水团鲑鳟鱼类养殖的技术路线。2019 年,“深蓝 1 号”网箱放养量超过 10 万尾,在近一年的海上养殖周期中,经历了数次台风过境和夏季高水温期考验。2019 年 12 月 24 日,黄海冷水团养殖试验成功通过专家验收。养殖鲑鱼成活率、规格、肉质等指标达到预期目标。这标志着黄海冷水团深远海鲑鳟鱼养殖即将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围绕着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团队李大海博士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应围绕深远海养殖规模化发展凝心聚力,根据试验区内黄海冷水团特性特征,借鉴欧洲海洋空间规划经验,采用“1+4”分布式布局进行整体规划,逐步打造海上核心区、深远海养殖研发服务基地、深远海养殖苗种繁育基地、深远海养殖加工基地及深远海养殖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五大区域。以黄海冷水团冷水鱼类养殖为核心,重点发展深远海养殖、种苗繁育、疫苗生产及服务、饲料加工、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水产品加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物联网、冷链物流、滨海旅游十大产业,形成完善的深远海渔业产业链。在董双林团队推动下,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正在积极对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等上级部门,争取在深远海养殖审批、财税、融资等领域的支持政策。预计到 2035 年,将建成世界最大的深远海养殖配套基地,带动关联产业形成 1000 亿元产值,为全国深远海养殖发展提供青岛经验和青岛方案。 (李大海)

  • 崂山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锋到校调研

    本报讯9月21日,青岛市崂山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王锋,副区长许哲等一行到校调研,党委书记田辉、校长于志刚、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与王锋一行进行了深入交流。田辉代表学校对崂山区一直...

  • 赵呈天:生命科学的魅力在于未知

    生命科学作为七大基础学科之一,其发展水平深刻影响着医学、农学、渔业等领域。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赵呈天教授正在带领学生以纤毛发育及生命起源为核心,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追问“为什么”是生命科学的使命 赵呈天是我校在 2012 年引进的“筑峰人才工程”三层次青年学者。2020 年 9 月,他成功入选当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他所从事的纤毛发育研究也受到更多关注。在他看来,追问“为什么”是基础学科的使命,而纤毛则是生命科学的关键答案之一。什么是纤毛?它是比细胞更小的亚细胞结构。科学家将纤毛比作细胞的天线,它负责接收来自外界的信号,调控细胞进行分裂、增殖、迁移等行为。在十余年的求学深造过程中,赵呈天从生物学入门,先后钻研藻类学、动物生物学,再到研究神经系统发育的致病基因,最后聚焦到了纤毛发育和纤毛疾病。在高中阶段,他就偏爱数学、生物学科,总觉得其中蕴藏着“四两拨千斤”的智慧。进入大学,他在实验设计中获得期待已久的成就感。博士阶段,他开始研究遗传病,在斑马鱼身上模拟致病基因。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眼科系深造期间,赵呈天了解到,遗传疾病之一视网膜病变就是由视网膜内视锥和视杆细胞的纤毛缺陷所导致。看似微不足道的纤毛,在动物身上竟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从本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发现,许多临床遗传综合征的致病关键就是纤毛。纤毛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这类体型细微却作用极强的“小东西”,激起赵呈天极大的研究兴趣。立志为纤毛疾病研究作出贡献 研究显示,人类基因约有 2 万个,目前发现约 2% 的基因与纤毛有关,其中近 200 个基因缺陷可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类疾病包含多囊肾、骨骼发育异常、失明、不孕不育、多种内脏发育缺陷等。目前,赵呈天重点研究的是一种叫做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常见儿童疾病。这种疾病赵呈天团队最初于 2014 年在斑马鱼身上发现:有的斑马鱼在出生后 20 天左右会突然出现脊柱侧弯。团队进行了深入研究,2018 年,研究论文《纤毛驱使脑脊液流动,增强 Urotensin 神经肽表达,进而促进脊椎动物的体轴发育》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 ? 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这一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脊柱侧弯的潜在发病机理,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脊柱是人的第二条生命线,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面临的第三大“杀手”,发病率高达 3%。遗憾的是,目前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基本处于空白阶段。随着实验的不断深入,赵呈天团队发现,斑马鱼纤毛突变体经常在小鱼发育三周左右出现脊柱弯曲表型,完美地模拟了人类青春期发病的特征。目前,赵呈天带领团队正对该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并进行相关药物筛选研究。相信通过这些研究必将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得到更为清晰的阐释,对其早期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帮助。除上述疾病,赵呈天还先后研究过视网膜病变、多囊肾、下颌 - 面骨发育不良综合症等纤毛发育导致的遗传疾病。2019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生命科学部年度 7 个重大项目里,“纤毛形成的分子机理和生理功能”位列其中,赵呈天担任课题负责人。这对他来说是一份责任与使命。“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患有视网膜病变,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的医疗手段,只能给小患者滴眼药水来延缓视网膜细胞的凋亡速度,这些病例让我们感到非常痛心”,赵呈天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他希望这项关于纤毛的基础研究能够结出硕果,比如弄清楚哪些纤毛相关的基因缺陷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形成诊疗指南,对临床医学起到指导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生物学变化很快,经常有新文献证明以前的知识是错误的,颠覆教科书是常有的事”,赵呈天说。因此,作为硕博研究生导师,赵呈天设计了一套“三步走”计划。对于刚刚步入生物学研究阶段的学生,赵呈天会送上一本厚厚的细胞生物学英文原典,要求他们熟读全书,达到可以复述的水平。然后,他再带领新生用一个月时间“认识实验室”:熟悉各项实验室技术、调研科研所需背景知识、了解高年级学生在做哪些研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未来的学习中,赵呈天又会给予极大自由度和优越的实验平台,让学生有充足的条件去印证、试错,找到方向。当学生正式加入实验团队后,每周一次的“文献阅读组会”是师生交流互鉴的重要纽带。会上,学生分享发现的最新文献,并要阐明它的研究背景是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方法,得到什么启发。赵呈天说,这样的研讨有助于学生塑造科学的思维,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问出一个很好的科学问题,再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赵呈天说:“我希望博士阶段的学生在科研水平上能高于我、超过我,明白自己的实验目的,有明确的兴趣方向,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或获取学位这么简单。”生命科学的魅力在于未知,吾将上下而求索。赵呈天对未来充满信心。

  • 三位青年教师获国家优青资助

    本报讯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批评审结果日前公布。我校有3位青年教师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分别为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正光副教授、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

  • 盛立芳教授获评全国气象教学名师

    本报讯中国气象局日前印发通知,公布第二届全国气象教学名师入选名单,学校海洋与大气学院盛立芳教授荣获“全国气象教学名师”称号。全国共有9名教师获此殊荣。全国气象教学名师评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