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考”检验“学在海大”的成色

期次:第2084期    作者:本报评论员   查看:58

今天,本报在多个版面全面报道了中国海洋大学在线教学的情况。3月2日,是学校春季学期开学首日。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学校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将教学课堂转移到了Bb平台、智慧树、腾讯会议、QQ等多个网络平台。两万名师生集结云端,上千门课程在线教学,这是一个多么壮观的场景!

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学生以学为本,放着大好时光不能坐在教室读书学习,不能听师长授业解惑,之于莘莘学子那是莫大的痛苦,绝不可、绝不能、绝不该。面对疫情冲击,学校及早谋划,及时做出“延期返校、如期开课”的安排,自3月2日起开展课程在线教学,并为度过一个多月假期的学子精心准备了特殊的课前交流———“相约云端 课前连心”,以视频专题片的形式为同学们鼓劲加油、答疑解惑,共同携手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书记、校长、武汉籍学生代表、校医院院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等在线上与同学们悉心交流,让海大学子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贴心。

在线教学,虽然是在疫情冲击下尽可能保持学习生活正常运转的过渡之策,更由于是超大规模的集体在线教育尚无先例,学校上上下下尤为上心,方方面面都付出了不同程度的、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努力。教务处、研究生院、信息化教学中心、网络与信息中心等职能部门及早做好顶层设计、试运行,开课后开展线上督导、采集教学信息、及时跟进、衔接后期等。处于教学一线的院系积极组织教师做好网上教学备课、教学平台使用培训等工作,将有关要求及选课安排等通知到每一位学生;成立在线教学督导组,对网上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网上教学的顺利进行;任课教师进行个性化操作,深度开发平台其他功能,发现平台的辅助教材,创新讲授内容和形式,联系出版社提供教材电子文档和音视频,列书单、推荐优质网络课程,保证课程讲授水准;在每门专业课中设立课程联络员,实现“科科有助教,门门有助理”,协助各任课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组织学习交流,开展监督、小结等工作,保证线上教学效果。全校从教学管理服务部门,到院系一线教师,设计、推进、磨合,研讨、交流、改进,软件、硬件、建章……无不精雕细琢,反复总结,促使在线教学不断改进,日臻完善。

在线教学,是过渡性的措施,疫情结束后,学生终究要回到线下的课堂里。后者是不可替代的,但并不妨碍网课本身留下一些启发性的东西: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之外,“在线”是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线上线下的结合,是否又能产生出新的更具创造性的模式?在过渡性质的“救急”之后,回归日常的在线教育,会不会带来一种新趋势,乃至让课堂内的师生“如虎添翼”?这次在线课堂是否就是为将来跨校区课程、国际合作课程、继续教育课程等在线教学的开展做的一次成功预演?这些,都是很有想象空间,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已经确定,中国海洋大学投入精力把“过渡”当做长远,实实诚诚举全校之力抓好在线教学,为“学在海大”作出了新的诠释,增添了闪光成色。中国海洋大学的这次在线教学,不仅仅是疫情防控的应对举措,更是转变教学思维的重要契机,推进本科教学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必将由此迈出关键一步。

疫情“大考”还在继续,我们还要做好应对新的突发情况的准备。在线教学尚未结束,全校师生仍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