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社区志愿者

期次:第2084期    作者:■吴蔚   查看:47

从2月29日来到常州市金坛区龙溪新村社区做志愿者开始,今晚是第3个晚上。随着工作慢慢地得心应手,手忙脚乱了两天的我可以“腾”出脑子来思忖这短暂的两天的事情。击退谣言最好的方法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击退恐慌最好的办法是看了听了之后,用脑子去想。

我来的第一个晚上,刚好赶上社区工作人员去慰问各个卡口的守门人,我便一起去了。一共九个卡口,分设在小区门口和进村庄的大路,不起眼的小路则用高高的土堵着。我们行驶在明亮的马路上,心里同空荡荡的路面一样空荡荡,有人感慨着这条路不久前的车水马龙。接着,我们驶入灯光昏暗的小路,向不远处刺目的亮光驶去,那里便是卡口。

我细细地观察了一下眼前的四四方方的集装箱房屋,厚度尚可,关好的玻璃窗也不漏风,地下用板材和砖块简单地搭了地基。房屋不算小,放下一张双人床后还有自由活动的空间,灯光照明和取暖装置都很到位,小桌子上摆着一些吃食,我心里很是安慰,累是累了些,起码生活可以保障。

我和工作人员以及守门人进一步交流后,我得知:这集装箱房屋是后来才有的,疫情发生得太突然,他们刚开始守门时不过是用木棍支起一个框架,然后绑上塑料布。我有些心惊,那时不过大年初二初三,温度在零下,还时不时下雨下雪,而且人手不够,他们只能几宿地熬,我有些感动,但始终没有亲眼目睹来得泪目。行至倒数第二个卡口,我的眼眶彻底湿了,那是个废弃的鸡窝,用碎砖垒起来的,屋顶是碎的瓦和一些木板稻草等杂物,墙面摇摇欲坠,掀开用来挡风的塑料膜,鸡窝里只有一个破了的旧沙发,仅能容纳一个人。因为路很快就封了,社区只能险险地运进来几个集装箱房屋,有的卡口就没有了。看守这个卡口的是一对中年夫妻,安静得有些木讷,面对前来慰问的社区工作人员,道了声感谢便再无其他。

一定程度上,卡口的守门人是病毒和老百姓之间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没有防护服和护目镜,口罩也得省着用,他们和硬要出门的“屋前屋后”刚着,看似不顾几十年的邻里之情,实则是保护,他们也怕,只是有人得上,而且,他们都是自愿的。黑夜里,一个个卡口仿佛天边温暖的星,守护着这一片小小的土地的安宁。

当然,卡口的守门人也存在着问题。我虽是刚来,但有些问题是很明显的。现如今,复工复产是主流,不少外来人员前来务工,然而有的守门人还固守着疫情早期阶段的强硬手段,不转变思想,显得不够灵活机动,这一点的确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就像他们自己在面对批评时,也说自己没太多文化,不懂政策。自我保护是人之常情,他们保护自己,并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自己的乡亲们,这值得肯定。可是这不等于排斥外来人员,没有人不怕死,那为什么冒着危险出来务工?求生活啊,我们应该将心比心,给予风尘仆仆的外来务工人员以温暖和尊重。这也是我们社会工作人员的一部分工作,耐心地做思想工作,调和守门人以及其他社区居民对外来人员的排斥。

(作者,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