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忧惧

期次:第2094期    作者:■蔡明霞   查看:166

二月是黑色的,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四月,一个同样颜色的月份,最虚弱的身体状况和最重要并且最艰难的事情碰在一起。去年那个时候,想到了艾略特的一句诗,四月是个残忍的季节。残忍不止出现在四月,任何跌宕起伏、大喜大悲的日子都是可以用残忍形容的。

这个冬天,私密的朋友圈成了我的树洞,每天都要自己鼓励一下自己,体会了一个世界突然的陷落和瞬间的黑暗,然后进入了一种自虐式的回忆,想起了从童年至今的委屈、挫败和创伤等所有痛苦的体验,还有所有关键节点上经历的艰难,那些落后的惶恐以及发现努力没有用的绝望感。

心神不宁时,强行让自己专注,专注和沉浸是解决烦躁和迷茫的良药。在心神不宁的状态里,断断续续读了几本书,都是略得皮毛、浮于表面。十分心思,三分在书上,七分在游荡。最虚弱的时候,躺在阴凉的屋里听书,听《红楼梦》,还宽慰自己,耳朵解放了眼睛。前两天看公众号“为你读诗”,偶尔浏览到了木心的诗,其中提到了“寂寞的健康”,真是应景,自己躺着听书的情形恰是如此,只不过少了“健康”。断断续续地读完了《乡土中国》《红楼梦》《发现语文》和《小王子》,但收获甚微,现在想想,真是对好时光、好书的辜负啊。但收获之一是听书,相应地找到一些很好的听书资源。在很不平静的时候,会想起原先读过的书,书上都有也早写到了。大学时讲授鲁迅研究课程的老师就提到不同时期读鲁迅,会有不同的感悟;研究生时导师恰又研究鲁迅。在《伤逝》中,涓生的感慨貌似颇有道理,大意是为了无所谓的东西而丢掉了生活的要义。人在某些时候就是这样吧,不知道为了什么,却又不知不觉。想想非常遗憾,大学毕业和研究生毕业都很遗憾自己没能成为想成为的人,这个想法在毕业后慢慢沉寂,最近又被唤醒了。

在封锁和暴躁中试图找回生活的秩序感和可控感。在尝试中,按上班的作息来生活,制定计划,按时作息,早起、读书、锻炼和办公,在晴天时晒晒被子。在最迷茫的低谷期,也不想任由自己颓废,锻炼、读书应该永远不会错,状态最差的时候还是能有点收获。情绪发生了大的变化,调整的过程非常艰难,在这样艰难的调整中,还好慢慢找到了舵手掌舵的感觉。遏制不住那些自虐式的回忆时,也有意外的收获,找到了久违的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愿望,这好像只有作为学生时确切的说是大学时才经常有的正向力量,在这样的时候出现,确是意外。在这个冬天更切身地体会到了人与物的复杂和多面性,包括自己的复杂情绪,自己都搞不懂自己的感觉真的非常不好。记得大学英语中课外背诵篇目之一是“Letgooflove”,中文翻译是“让爱放飞”,讲的是一个孩子最终把喜爱的小鸟放飞蓝天、皆大欢喜的故事。负面情绪的破坏性和杀伤力让身处其中者不堪一击,让人精疲力竭,用正向的情绪恰当地化解,而不是戚戚于此。

走出只能看见四角天空的院子,在跑步的过程中,听书,看田野里春天的迹象,阳光、麦田、羊群、柳树芽儿和春耕的人,竟然成了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光。看着河边的柳树芽儿一天天变化,仍然感叹自然的这种神奇的生命力。边跑步边想,这就是乡村啊。见过了外面的世界,再回望从小生长的地方,竟然会后怕,同时庆幸自己在曲折艰难的生长中一直努力,并且在繁难中走到了还算光明的地方,所以不用永远沉寂在这里,像极了北京大学的姜涛在《公寓里的塔》这本理论书籍里提到的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历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之所以具有的那种持久的热力和生命力,大概也在于此。

(作者,文新学院毕业研究生,现任日照黄海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