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达意的民族文化符号

———广东乳源瑶绣田野小记

期次:第2094期    作者:■吴娜   查看:164

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的乳源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韶关市。2017年7月7日,我和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该县必背镇必背口村,了解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技艺———瑶绣。在被当地村民高超的刺绣技艺折服的同时,我也产生了一些对瑶绣在当地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的思考。

7日上午8点,我们一行人就出发了。进山的道路十分狭窄,我们在半道换了一辆较小的客车,车窗外的大山高耸入云,山顶隐翳在浓雾中,山腰的植被郁郁葱葱。雨后的山路很难走,路上多处滑坡,我们的客车缓缓行驶,上午9点多到达了必背口村。必背口村走进必背口村,我对坐在家门口刺绣的赵阿姨进行了访谈。赵阿姨穿针引线,从反面刺绣,绣成的图案就如正面绣成一般,我这才见识了“过山瑶反面刺绣”技艺的高超之处。阿姨告诉我:“反面刺绣是从反面绣,不看正面;绣时不用画底稿,先用黑白线依布纹绣出方格,然后在各格中配入基本图案。”赵阿姨正在绣的是衣服的装饰品。阿姨对我说,她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就开始刺绣了,因为绣了几十年,经验丰富,手艺纯熟,那些刺绣的图案早已经印刻在她的脑海里。反面刺绣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我采访了一位年纪比赵阿姨大很多的老奶奶,奶奶手上的瑶绣是给当地民族学校的文化遗产传承人授课用的教学模板。老奶奶对我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绣啦,几十年了,每天都要绣,家里小孩的衣服、鞋子我都绣过。”她还说:“瑶绣不难,重要的是先把大的布局在心里勾画好,找中心点,然后再对称分布,逐步地勾画。”前辈们能在那么一大块布上,一针一针地绣出各式各样的精美图案,令我感到由衷的敬佩。瑶绣制品随后,我又陆续访谈了几位女性,通过访谈发现,村子里会瑶绣的人大都是年长的阿姨或者奶奶辈的人,年轻的阿姨和姐姐辈的大都不会刺绣。原因在于,年长的人从小就跟着父母辈学刺绣,但现在的年轻人却不愿意学。年长的妇女会瑶绣,与她们所处的年代有很大关系,家庭和社会环境为她们学瑶绣提供了动力,所以就有了“针不离手”的说法。虽然,如今小孩子也有学瑶绣的,这是因为当地政府开始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开设学习瑶绣的课程,并请专门的瑶绣传承人教孩子们学习瑶绣,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方式方法有待总结和改进。

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瑶绣纹饰是最能体现瑶族文化传统的符号之一,他们在一块块的布上用针线织就各种图案来表情达意,赋予了刺绣图案深刻的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瑶绣在传承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传承出现断层、图案纹饰没有创新、传统刺绣技艺濒临失传、瑶绣制品的传播空间狭小等,上述问题都亟待解决。

(作者,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