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一位考博生的自述

期次:第2101期    作者:闫莉平   查看:287

2020 年春节,是个别样的春节,人们不再像往年一样走街串巷去拜年,而是各自居家防疫,席卷全国的新冠肺炎时时揪着人们的心。七天的春节假期结束了,疫情的缘故,又延长了七天。往常人们总抱怨,在家的日子太少,这次,仿佛是因祸得福,多了这么几天团圆的日子。

就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半个月时间里,让人多了些许思考 : 宇宙、地球、生命、国家、钟南山、雷神山……,每一种思考仿佛都引向对自身的认识——审视过去,剖析现在,设想未来。

在这段难忘的时间里,武汉方舱医院里的一名病人——“读书哥”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感受到知识的无穷力量。在方舱医院的开放病房里,他躺在床上,戴着口罩,手捧书本,专注看书,姑且不论“读书哥”的个人背景,所读何书,就是这副真实而纯粹的画面就足以让我动情。

于是已经硕士毕业两年的我渐渐萌生了读博的想法,是否辞职攻读全日制博士?这件事让我思考良久。如果继续工作的话,以后可能成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但经过深深的思考,我明白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也许是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内心深处,我发觉自己更喜欢或者说怀念之前科研所带来的成就感,于是有了回归科研的想法。说“回归”,是因为硕士期间已经跟着导师任东升教授做了一定的研究。

联系任老师时,已经是 2 月份了。和老师说明了我读博的想法后,任老师回复说可以试一试。老师说的“试一试”让我增加了信心,

“试一试”在我看来就是“能行”,一方面是因为三年的师徒情谊,让我对任老师充满了信任;另一方面是缘于我是一个乐天派。

进入 3 月份便开始辞职,身边的领导、同事和朋友有的支持,有的反对。说自己一直没有动摇过是不现实的,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最终顺利录取,难免惶恐。因此,我也准备了一个可以接受的退路或者底线,考博即使失败,我也有幸能有一个 2020 Gap year,用来休整,重新开始。诚然,没有这个乐观的底线,没有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我也不会如此毅然决然在疫情如此严重的局势下辞职去考博。终于,在 3 月 5 日正式辞职。也许这个事情也正应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回首过往,我走来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生命中的每一个“知我者”。

因为考博笔试时间最初安排在 3 月中旬,所以在辞职后那段时间里,我一直全心全意备考,有一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紧张感,这也成为我备考期劲头最饱满的一个时段了。后来由于疫情考试时间一再拖延,就开始按部就班地复习等待考试通知,中间有苦闷、焦急、懈怠、懒散,但每天保持了一定的看书时间,终于,等来了在 6 月中旬线上考试的通知,又开始一段快节奏的备考时光。仿佛时间被按了快进,感觉考试那天很快地来临了。因为我个人备考时间跟其他考生相比,可能短了一些,也有些问题答不上来,有些问题答得不流利。幸运的是最终还是被录取了,我顿时喜不自禁。

回想自己在硕士期间的科研生活,感觉自己是一个想法纯粹的人,因为喜欢,便勇往直前。研一时,作为一名语言学班的学生,我竟对翻译特别感兴趣,修了两三门的翻译课,每次上课,我都是唯一的语言学班的学生,正因如此,我才得以有幸认识了任老师,当时所修翻译课之一就是任老师的沙博理翻译艺术鉴赏。任老师的分享式课堂,似乎有种魔力,学生不自觉地被吸引进去,也同时分享着学术乐趣。而且任老师给了学生很多实践的机会,指导学生写学术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在学术和生活上都慷慨相助。后来,因对翻译浓厚的学术兴趣和对任老师的由衷敬佩,成功转到任老师名下,成为一名翻译专业的学生,也就有了后续考博的故事。

今天已经是我入学的第二天了,中国的新冠疫情早已得到了控制,我坐在整洁温馨的宿舍里回想着考博以来的种种,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我选择考博,就是纯粹的喜欢,热爱学术给我带来的充实感和满足感,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和严谨踏实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