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张正斌教授点滴

期次:第2127期    作者:■ 蔡卫君   查看:630


蔡卫君,美国特拉华大学海洋科学与政策学院教授 , 是国际著名的海洋化学科学家。1985 年在山东海洋学院海洋化学系获海洋物理化学硕士学位;1992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Scripps 海洋研究所获得海洋学博士学位。他已发表论文 180 余篇,包括多篇 Nature, Science 论文。他是美国 SOLAS、OCCC/NACP、OCB 等国际学术组织的委员。在海洋碳循环研究,尤其是边缘海碳循环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国际地位。曾获美国地球化学学会与欧洲地球化学协会授予的 Geochemistry Fellow 荣誉称号。


我的硕士导师张正斌教授是中国海洋化学界的泰斗。1982 年经大学本科论文导师吴瑜端教授的建议我从厦门大学考到了山东海洋学院师从张正斌教授。当时中国一共只有两所大学授予海洋学的学位。所以除了留在厦大继续读研究生,就是去海洋学院。当时年轻的我只想到处去闯荡,所以留厦大我根本就没有考虑。

刚到青岛不久,我就去张老师家拜访。打听到张老师住在小鱼山脚下的一个别墅 ( 大概只是其中的两三间房间吧 )。这些别墅很有特色,听说 30 年代很多有名的文人就住在这一带。张老师家有一个书房,一个厨房再加两个房间。第一次见到张老师非常吃惊,他是如此的年轻 ( 大概就 46 岁吧 ) 儒雅。 就像羽扇纶巾的东吴周郎再生。老师热情地请我在他的书房坐下跟我侃侃而谈,说起厦门大学海洋系的李法西教授,化学系的蔡奇瑞教授,等等。张老师的博学多才,敏捷的思路,与条理清晰的健谈让我一下子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以后三年,我经常去找张老师聊天,每次跟张老师聊天都是一种享受,很多中国化学界的传奇都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当然听得最多的也就是他的导师北大化学系的某某教授,还有他的搞化学键的同事,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某某教授。也学了很多做学问与做人的道理。比如说张老师经常提到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保利(Pauling)做科研如何总是从多个途径去证明一个道理。张老师的这一句话让我终身受益匪浅,也成了我做研究的原则。但是,老师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经常训得我们那一届的学生都很怕他。我大概也是唯一比较敢跟他嘻嘻哈哈的学生。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张老师的时候,谈了一会儿话以后他就要带我去小鱼山上走一走。当时小鱼山公园正在修建,登高远望大海,心情很好,信心满满地要跟着这个导师好好地做一番学问,当然我也没有让老师失望。多少年以后在美国我自己也做了教授,每次去青岛访问,张老师总要带我在他家门口的小鱼山走走,感觉很好。张老师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至少是我见到过的最才思敏捷的人。我自己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张老师总是很喜欢我。回想起老师与师母,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

2002 年我邀请张老师到乔治亚大学访问三个月。我本来也就是请他来玩玩的,结果老先生提出来要去实验室工作,让我感动不已。当然我不能真的让他干活,就派了两个人听他指挥工作。这个期间张老师跟我讲了很多有关茶叶与茶壶的知识。如何辨别好的宜兴紫砂壶就是那时候跟他学的。临走的时候他把一把他签名的、用了多年的宜兴茶壶送给了我。后来我们的大师兄到我家里来,看到了这把茶壶就说这可是师傅留下的掌门信物,让我听了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