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期次:第2044期    作者:□王宇环   查看:36

随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和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由教师主导的课堂类型有时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需要从接受性的学习调整为自主性的学习。研讨型教学作为大学课程建设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中,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成为研讨型教学的核心目标。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这门课程属于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必修课程,每年春季学期对大二学生开设。课程主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哲学理论和思想演变,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对西方社会政治生活的认识。在针对这门课程的研讨型教学设计中,我主要围绕着教学大纲的设计、研讨过程的设计、课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以及学生意见反馈几方面进行。

首先,教学大纲的设计。课程围绕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社群主义、公民资格理论、文化多元主义六章内容设置,分别设计研讨的主题和形式,准备研讨的文献材料。

其次,研讨过程的设计。2018年春季学期,本课程作为研讨型教室的第一轮试点课程,根据研讨型教室情况,对全部38名学生分成5组,每组7-8人,推选各组组长1名,副组长2名,明确各自责任。开学初将全部参考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阅读材料)发予学生,明确每一期讨论的时间节点,让学生准确掌握课程进度。在教师设计研讨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核心议题和研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创新能力。

再次,改革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改革以加强过程考核,最大化平时成绩占比为原则,设置50%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由小组内评分、出席率、课堂发言、组别间整体表现四部分构成,占比分别为2:1:1:1。使学生的成绩构成更多地体现其努力,而不是僵化的记忆,鼓励学生阅读文献,通过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

最后,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对课程的不足进行不断改进。在学期末的问卷调查中,84%的同学认为研讨型课程相对于传统课程来讲,有助于学业进步,其中45%的学生认为对于学业进步的帮助非常大;学生们在不同程度上认为研讨型课程提升了自身的文献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对小组学习效果的调查中,有66%的学生认为小组的学习效果好,这一比例并不高,说明在今后的小组学习设计上仍需探索更好的方式和方法;在对研讨型课程是否增加了课外学习时间的调查中,100%的同学认为增加了,其中32%的学生认为课外学习时间有较大幅度地增加;在对评分体系的调查中,95%的同学认为评分体系合理,其中42%的同学认为非常合理。

2018年春季学期的《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程,是我首次探索实践本科生的研讨型教学,尝试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政治学家对功利、自由、平等、正义、权利、社群、共同善、公民美德、公民资格等价值的认识,熟知每一种价值的核心内涵及内涵的演变与差异性,从而开阔视野,增进知识积累。明确不同理论与价值的相互继承与批判关系,认识各理论及主要思想家观察、分析政治现象的视角和方法,把握其内在关联与基本逻辑,锻炼并提高政治智慧和政治思维能力,形成对未来政治与社会生活核心价值的构思。批判地分析其精华与缺陷,尤其是认清所谓普世价值的阶级本质与局限性,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与同事和学生的交流中,我也认识到课程设计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期待在今后,通过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各种促进教学提升的平台,并在课程教研团队的探讨中,吸取更多的经验成果,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